队赛前合影(图片来源:孙锐(微博)微博)讯 北京时间2月11日,索契冬奥会女子冰球资格赛在德国尘埃落定,队最后一场比赛2-3惜败捷克,3战1胜2负排名第三,没有获得冬奥会入场券,东道主德国三战全胜搭上冬奥末班
东北第一腿果真名不虚传 武靖冬奥后首秀完美
< >
撰文/哈皮
国庆小长假后,短道速滑队一众队员马不停蹄地赶赴长春。在距新赛季短道世界杯开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2018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率先吹响号角。
这不仅是短道队在新赛季的揭幕战,也是队短道选手平昌冬奥会后首次集体亮相赛场。用李琰的话说,“这是短道队历史上首次出现队全体队员同时参与一项国内的联赛” 。
而且,短道精英赛将以不收门票的政策对外。尽其所能地将观赛门槛降到最低,让更多人能走进冰场,近距离观看和了解这个项目。
短道队在国庆期间也在训练备战短道精英赛
短道精英赛撒下燎原火种
从队主教练到滑冰协会,李琰有了不同的身份,肩上的责任也更加沉重。
在新周期,李琰不仅要打磨出一支成绩稳定、实力过硬的队伍,为2022年不容有失的决战而来,还要要做出“短道自己的品牌”。
然而,没人知道这个“品牌”能做到哪种程度。
就像鲁迅说的,“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很多没有做过的尝试,一定要有人敢率先去做,才知道结果。
现在,李琰开始走这条路。
今年4月李琰就提出了做短道商业化赛事,现在,她真的做了。
其实早在今年4月,身为滑冰协会的李琰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体育分论坛时,就表达过对短道速滑走商业赛事的愿景,“我特别期望短道速滑也搞一个商业赛事,在几十年之后能做成一个品牌。现在的问题是得有人做。我们自己本身可以做,也可以利用资本市场来做,我们也不缺乏优秀的运动员。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而且极具感召力的一个项目。”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在半年之后,李琰就带着新周期队伍中几乎全员人马去到长春,脚踏实地地迈出第一步。
不管是自己做也好,还是利用资本市场做也好,短道速滑开始了一次探索,一次让这个项目走向市场的探索。
不可避免遇到地理桎梏
不可否认,在冬季项目里短道速滑极具吸引力,比赛不仅精彩刺激,而且充满了太多的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堪比田径的百米战。
但想让它像百米战那样拥有庞且忠实的受众群体,现在还只是个美好的愿望。
就场地而言,田径的百米战,有跑道就行,甚至一条普通沙土直道就能完成比赛;短道速滑呢,需要有专业冰场。
能进行田径百米竞赛的场地,全国都有。可短道的冰场呢?北方比较常见,南方则是零星散落,而且还受到季节的限制。
冰场,几乎就是让短道速滑或以它为代表的冬季项目之所以受限的缩影。
和北方随处可见的室外或者室内冰场相比,南方的冰场只能以“零星分布”来形容。
这也能说明当前的一个尴尬的问题:尽管短道速滑项目本身精彩刺激扣人心弦,短道队甚至比短跑队拥有更强的冲金夺银的实力,但恐怕怎么都实现不了八万人齐聚体育场为百米战欢呼的情景。
因为我们还没有和田径一样普及的场馆,因为我们还没找到跟地域和季节妥协的最优办法。
冬季项目不缺人才,亦不缺吃苦精神。但是场地和地域的桎梏,不管怎么努力,怎么扶持,它都会横亘在那儿,冷漠地告诉你:很难。
就像个“麻烦的孤僻患者”
短道速滑之于冬季项目,是尖兵,是担当,是金牌之师。放之夏季项目会的项目担当里,它都一定是可以和“梦之队”相媲美的队伍。
但是,就知名度而言,冬奥会在举国关注的夏奥会面前只是个小学生,而短道速滑之于夏季“梦之队”来说,也许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孩童。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日益临近,全国的冰雪热情不断升高,“北冰南展西扩”的持续推进下,一座座冰雪场馆拔地而起,一次次轮滑体验被传播和扩散,“轮转冰”的尝试也已在冬奥会上得到检验。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轮转冰”选手郭丹成为跨界跨项选材又一成功案例。
然而从北方移植到南方的冰雪种子,最适合的还是冰天雪地的深厚的土壤。你可以让群众拿起球拍就去体育馆打乒乓球,打羽毛球,但让他们请教练学滑冰或者滑雪技术,然后穿着整套的装备去冰场或雪场上体验风驰电掣,成本比夏季项目的高了太多。
可以说,跟随手就能来的夏季项目相比,冬季项目都是一群“娇贵而麻烦的小妖精”。而且这个特立独行的“小妖精”还不太爱说话,就像个只想默默努力取得好成绩、除此之外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冬奥会”,结果约为34万条,而输入“世界杯”得到的结果约为53万条。用户能在各社交平台上很轻易地获得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的最新消息,但想知道冬季项目最新的备战情况,也许只能看看微博或者朋友圈路透。
想爱而无从去爱,想知而不知从何而知。在网络时代,人们的忘性太。网友总是会被高调而新奇的事情吸引,而你的声音太小,存在感就会被更的声音淹没。
只有一个“武靖”远远不够
在,很多孩子会因为姚明而选择尝试打篮球,会因为李娜而试着走上职业化的道路,会因为孙杨,而去周边的泳池开始学游泳。
那么,请问会有孩子会因为武靖或者张虹而走上冰场,开始一场追赶偶像的旅程么?
会,一定会有的。
平昌冬奥会之后,武靖走着一条跟前辈们不一样的轨迹。
但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冬季项目的流量明星终究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他们带来的效应多半是励志的成长故事,是出席正经严肃的活动,甚至是一个被神话了的符号。
一个没有众多流量明星的项目,想要走向商业化,只会是一种奢望。
平昌冬奥会武靖获得500米冠军后,微博话题热度近4千万,仅在8个月之后的短道速滑精英联赛中,尽管主办方采取不收门票的形式,但现场观众人数依旧没有想象中的火爆。
想在全国范围带动批普通的追随者参与冰雪,有点不太现实;想以流量明星之名,带动网友主动参与讨论日均活跃数居高且稳定,有点不太现实;希望冬季项目全国联赛的市场化比肩夏季项目,有点不太现实。
不过,坦白说,看武靖在平昌之后的轨迹,你会发现他在走一条和前辈们不同的路,而且还很成功。从体育到娱乐,出席各种活动再的场面也能游刃有余;亮相全国精英联赛,他上冰的感觉依旧在,“东北第腿”名至实归。
但这远远不够。因为冬季项目太陌生,冬奥会太遥远,能够融化冬季项目外面那层坚冰的“武靖”太少。
结语:
在冬季项目中,最为人所知的短道速滑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冬季项目想真正在火起来那还是难度颇高的。当然,在2022年背景下,“三亿人参与冰雪”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冰雪的一次次历史性突破也会在今后的四年一个个到来,这些都毋庸置疑。
让冰雪项目真正火起来,道阻且长,慢慢来吧。一切急功近利的渴望都不现实,还不如就像李琰所说的,“总得有人做。”篮球联赛,女排联赛,不也都经历了一个从0到1,从闻所未闻到火起来的漫长过程么?耐得住寂寞,才受得住芳华。
标签:全国 精英赛 横空出世 短道 速滑 成为 燎原 火种 全国精英赛 全国横空出世 全国短道 全国速滑 精英赛横空出世 精英赛短道 精英赛速滑 精英赛成为 横空出世短道 横空出世速滑 横空出世成为 横空出世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