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赛前合影(图片来源:孙锐(微博)微博)讯 北京时间2月11日,索契冬奥会女子冰球资格赛在德国尘埃落定,队最后一场比赛2-3惜败捷克,3战1胜2负排名第三,没有获得冬奥会入场券,东道主德国三战全胜搭上冬奥末班
“冰雪之城”进入冬奥倒计时 迎冬奥延庆在行动
< >
第24届冬奥会刚刚进入北京时间,第25届冬奥会的申办工作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北京时间3月30日,据路透社报道,意利奥委会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2026年冬奥会的申办备忘录,意利的米兰和都灵两座城市准备联合申办2026年冬奥会。
与有意申办2026年冬奥会的斯德哥尔摩(瑞典)、卡尔加里(加拿)、锡永(瑞士)、札幌(日本)相比,意利的两座城市准备联合申办2026年冬奥会显得尤为特别,这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的首次践行。
2014年12月8日,国际奥委会在第127次上通过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该方案酝酿多时,经过反复讨论和决议,最终从4万条建议中归纳总结形成了40条建议。其中,保持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以运动员为中心和挖掘奥运遗产是最为重要的理念。
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以来,奥运会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时间。近年来,曾是香饽饽的奥运会却遭遇了不小的危机。当2024年夏奥会申办城市相继退出的情况下,国际奥委会“为了保持奥运会的稳定”,在2017年一次性决出了2024年和2028年夏奥会的举办城市。
“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于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重的时刻,它保证了未来11年奥林匹克运动的稳定。”国际奥委会巴赫如此解读一次性确定两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意义。
然而,在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看来,“这是越来越多的对举办奥运会热情衰退后的无奈之举”。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夏奥会申办的过程中尚未有效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好在2026年冬奥会的申办正在践行该纲领。
以往,奥运会的申办遵循以下原则:申办城市和所在的奥委会共同递交申请,国际奥委会以招投标的方式,通过投票从众多申办城市中选出优胜者。“一届奥运会,一座城市”的举办模式已经约定俗成,但随着申办遇冷,《奥林匹克2020议程》提出了多个城市和联合申办的思路。
此番,都灵与米兰有意联合申办2026年冬奥会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都灵在2006年举办了第20届冬奥会,无论是办赛经验还是场馆设施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米兰也是冬季项目的举办,刚刚结束的花滑世锦赛就在米兰举行。而米兰与都灵相距不过150公里,交通便利。两座城市联合申奥,无疑能最限度地缩减办赛成本。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国际赛,奥运会规模庞,对场馆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赛后利用更是世界性难题。记者发现,在奥运会申办遇冷的背景下,2024年夏奥会、2028年夏奥会、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都曾经举办过奥运会,与米兰联合申办2026年冬奥会的都灵举办过冬奥会。这似乎表明曾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这方面更有优势。
虽然《奥林匹克2020议程》意在打破原有的申办规则,降低申办城市的成本,鼓励更多的城市申办奥运会。但夏奥会有300多个小项、冬奥会有102个小项的比赛规模是任何一个从未举办过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城市所不能忽视的。由此而言,国际奥委会想要通过《奥林匹克2020议程》吸引更多的城市申奥仍存在不小的难度。
基于此,国际奥委会在平昌冬奥会期间又出台了118项措施,以补充《奥林匹克2020议程》。这些举措涵盖场馆、能源、广播、住宿、交通、技术、残奥会等各方面,被巴赫称为“奥运史上最钱”的新规。
然而,国际奥委会能否真正让奥运会举办城市做到花小钱办事,重新让申办奥运会热起来,短期的试金石是从未举办过冬奥会的斯德哥尔摩与锡永是否会中途退出;长期而言,是否有更多的城市愿意申办规模更为庞的夏奥会,仍是考验国际奥委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袁浩)
标签:小钱 事 都灵 米兰 双城记 能否 申奥 遇冷 之困 小钱事 小钱都灵 小钱米兰 小钱双城记 事都灵 事米兰 事双城记 事能否 都灵米兰 都灵双城记 都灵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