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排球

球迷加油站|遇见郎导:一把铁榔头,一个传奇!

球迷加油站|遇见郎导:一把铁榔头,一个传奇!

女排首夺世界杯冠军四十征文的第二篇入选作品来啦,这位球迷朋友回忆了28年前第一次见到郎导的场景,阅读本文一睹郎导当年的风采吧

这是我唯一一次见到郎导本尊,时间是1993年12月26日,地点在首都体育馆。赛事是“八佰伴”世界女排明星对抗赛。参赛队有女排、古巴“哈瓦那”金牌队、“八佰伴”多国女排明星队。而担任“八佰伴”女排明星队的主教练就是退役多年的郎导。

那时的我已经看球多年,打球多年,相当长的几年中,生活中除了正常上班之外几乎就是“排球”,记录了不下上百篇关于排球的文字,乃至落下个“排球疯子”的绰号,一直到今天。那时我订阅了唯一发行的排球杂志《排球》,不错过每一场赛事直播,对当时世界强队技战术打法,各队明星球员如数家珍,甚至能惟妙惟肖的模仿宋世雄老师解说的经典片段。

我算不上是追星族,迄今为止唯一的追星经历就是这一年为了亲眼一睹郎导的风采。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从承德到北京需穿山越岭,为了见到郎导,我成功游说了单位的货车司机并许下“管吃管住管油钱”的承诺,坐着四处漏风的“双排座”货车,特地请了2天假驱车5个多小时到北京观看这次赛事。尽管已经过去了二十八年,尽管已经从当年的“鲜肉风”走到如今的“两鬓泛霜”,但直到今天,记忆里那个寒冬的夜晚依旧温暖清晰。

那个晚上见到了正处于爬坡的女排,时任主教练是栗晓峰,队员有赖亚文、孙玥和后来因病隐退极具攻击力的主攻肖建华……见到了缔造出“古巴王朝”的众多名将,包括名鼎鼎的路易斯、马佳丽斯、贝尔,见到了美国暴力接应凯伦和刚刚成名的俄罗斯美丽的阿塔莫诺娃……也终于见到了从少年时代就仰慕已久的郎导。

郎导的最后一次世界赛是1990年在举行的世锦赛,那时她已退役五年,开始了“国际农民”的打工生涯,几乎所有球迷都希望她能在家门口以一枚金牌完美结束自己的运动员生涯。但似乎是天意注定,到目前为止,世界赛事国仅举办过1990年世锦赛和2008年奥运会两次比赛,却始终未能如愿捧起冠军奖杯。1990年世锦赛女排在决赛憾负于当时的苏联队屈居亚军。

在随后的颁奖仪式中,几乎所有的女排队员都满脸伤感,眼圈红肿,唯独郎导,平静而淡然,很清晰记得当时给了她一个特写镜头,坚毅的目光中让人感到平静背后充满了永不言败,渴望胜利的神情。但对于惯了她站在冠军领奖台的我乃至很多球迷而言,内心却无比怅然失落,有太多的不甘和不服,无法接受亚军这个结果,因为当时她已经三十岁,在当时的女排运动员中已算“高龄”,运动生涯基本宣告结束。

那时没人会想到她在两年之后重返女排,更没人会想到她会时隔十六年之后再次出山带领女排谱写出新时代的辉煌传奇

1992年,女排兵败巴塞罗那陷入“五连冠”之后的第一次低谷,由栗晓峰挂帅的那一代女排成绩平平,亮点不多,甚至在亚洲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1994年世锦赛后栗晓峰黯然下课。那时没有互联网,但球迷们期待女排重新崛起的强烈呼声从未停止,有期待袁伟民重新出山的,有提议海选主教练的,甚至还有一些呼唤老队员回归的声音。

清楚记得当年《排球》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曹慧英、陈招娣等排队员聚在一起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懑共同商讨女排的未来发展,其中一句话让我一直长久难忘:“干脆咱们把工作都辞了算了,狠下心来操持个三五年,就不信干不过古巴,苏联……

但即便那时相信多数球迷也没想到远在洋彼岸的郎导会在低谷中扛起旗。虽然作为球员她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出色的运动员和优秀的教练员之间是很难用一个简单的等号连接在一起的。况且她的女儿刚刚两三岁,在海外已经开创出属于“世界冠军”之外的人生新天地,更而且纵观国际排坛鲜有国字号的女性教练。(1986年世锦赛的主教练是张蓉芳,但不得不说当时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已官居体委副的袁伟民指导)

郎导的人生注定是和女排凝结在一起的,1993年冬天的这个夜晚,阔别排坛三年之久的郎导出现在北京首体,当她出场时,看台上的观众开始有节奏地喊起“郎平!郎平!”,和我们在电视中看到她每次出现在比赛场上一样,郎导很有礼貌地举起手向观众微笑致意,随后坐在教练员席上开始进行赛前准备。此时的郎导已初显“国际范”,烫过的头发在脑后随意的束成辫子,成为母亲的她眉宇间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干练,也多了一份云淡风轻

或许是商业赛事的缘故,郎导上场时间并不多,更多是在场下对临时拼凑的多国队员进行指导交流。这支队伍里包括“五连冠”成员苏慧娟、侯玉珠、巫丹,褪去了世界冠军光环的她们更多的是在享受比赛。比赛结束后,我看到郎导和、孙玥(还有其他队员忘了)一起向出口走来,恰巧是我坐的位置,偶像近在眼前,再不勇敢上前打个招呼,我这趟北京算是白来了。我冲到看台的第一排声喊着:“郎平!郎平!”

这时我看到一群球迷都向离出口最近的看台涌去,目光紧紧的追随郎导,也就相隔五六米的距离,与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郎导相比略显年轻,皮肤姣好,身着一身白色运动服,听到观众声喊她的名字时,郎导礼貌地,微笑地和观众挥手致意,然后离开直到背影远去,很多和我一样从外地赶来的球迷仍站在原地。

记得我当时和同行的一位喜欢排球的朋友说:“郎平都能当‘国际队’的教练,要是出任队教练该多好,肯定能重返世界强队行列甚至夺回世界冠军。”他略思考了一下回应道“教练和教练可不一样,当队教练多的责任啊,这种临时队的教练既没有成绩要求,估计报酬也不会太低。”后来在一些文章中看到,郎平出任“八佰伴”教练是山田重雄、欧亨尼奥等国际知名教练一致推荐的,说她是这支队伍教练的最佳人选。文章还透露她当时的报酬确实不菲。不难看出,那时不过三十出头的郎导已经彰显出色的执教能力,初具“国际品牌”影响力

没想到一语成箴,2015年当郎导作为主教练第一次捧起世界杯冠军奖杯时,当年和我同去北京的朋友直说我有远见,能掐会算。这一番话让我有很多感慨,当然不是因为他口中的“远见”,更多的是一直追随女排的很多回忆,有守着电视机前看女排比赛的青春岁月,更幸运的是和郎导早年的这次“遇见”以及见证了她传奇的排球人生。

2016年郎导获得年度“感动”人物,颁奖词更感动了无数国人。“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燃几代青春,唤醒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传奇!”这段颁奖词让我热血澎湃,彻夜难眠,看完“感动”颁奖直播后,我当即写了一篇小文——《逆袭的人生最精彩》。

东京奥运会之后,郎导告别了女排,如我这一代球迷固然有很多不舍,但也由衷祝福她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好好享受生活!

感谢陈一兵的来稿,恭喜你获得惊喜礼物一份!请将邮寄信息私信至后台,我们会尽快安排寄出哦~

其它入选的文章我们也会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图片/徐峰

文字/陈一兵

编辑/naomi

标签:郎导 郎平 女排 排球 栗晓峰 世界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