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再掀回忆热潮 同桌的你梦回青春时代 < > 《新京报》情人节当天有关张继科的版面本文作者:张冰体育生意记者 2月14日,对于分人来说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情人节,然而对于另外一个群体来
许昕
讯 昨日的乒乓球公开赛,爆出冷门,奥运冠军许昕爆冷1-4不敌韩国21岁新秀林仲勋,舆论一片哗然。其实根本没必要对国乒主力球员输1场球,做过分的解读。输球固然令人懊恼,但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性,世上根本没有常胜将军。许昕世乒赛打得好,球迷赞他是“艺术家”,可家能理解艺术是需要的,那艺术家的状态有肯定也会有低潮。
今天凌晨,乒联官网出了一篇文章,介绍新公开赛的功绩,说是男单世界前50名,有47人都来深圳参加这次公开赛了,德国人托马斯-维克多此时,颇有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豪迈。但公允地看,这样对待运动员,实在有些损。
现在的公开赛有几怪现象,一帮20岁左右的新人、甚至00后的新人世界排名冲进前20甚至前10,公开赛成为前几号种子。很多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却不得不从资格赛打起。日本队等乒乓球新贵,小比赛都蜂拥而至搞人海战术,老将们不得不频繁跟着参赛,接受不断被挑战的现实。国际乒联新的积分和排名规则,要求所有在役球员必须频繁参赛,否则世界排名就掉得很快。
频繁更换比赛用球、幅度更改规则,国际乒联最近在做很多不利于老将保持运动寿命的事。按照以前的节奏,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一般的公开赛并非都参加,白金级别的赛事是挑着参加。个别明星球员,赛事组委会如果不报机票钱、适当给点出场费,他还真不愿意来。从球员本身的角度说,他是老将就不可能随时保持很高的状态,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也会规避风险暂时高挂免战牌一段时间。
当然,竞技运动的普遍规律还是是推陈出新。接近30岁的成名老将,被外协会20出头的生猛新人爆冷击败,想想也很正常。国乒的广球迷中间,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国乒主力输一场外战就是天的事,我们的主力参加国际比赛,就必须“吊打”对手才过瘾。乒乓球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影响力,不仅是队强,世界上有很多地区的人们都很喜欢这项运动。要论传统说基础,欧洲的瑞典、德国,亚洲的日本、韩国,都底蕴深厚,别人过好几年涌现一两个好苗子,正常。
许昕输这场球,就是状态不好。队评价一名主力的动态水平,是以赛发挥为基准的,这次的比赛充其量只是一站公开赛而已。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国乒主力,遇到外协会的球员就必须一直连胜不输,偶尔输一场球对他们自身也是一个调整和触动。为什么国乒一遇赛,都惯赛前进行较长时间的封闭训练?为的就是阶段性解决问题,将球员的状态尽量调整到最佳。所以近20年,国乒在世界赛的舞台上很少输球,拿冠军能拿到手软。既然把艺术家的帽子送给了许昕,就要允许艺术家偶尔低潮一回吧?(陈雒城)
标签:特评 许昕 输球 不宜 过度 解读 艺术家 也有 低潮 特评许昕 特评输球 特评不宜 特评过度 许昕输球 许昕不宜 许昕过度 许昕解读 输球不宜 输球过度 输球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