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包括麦网、微赛、手Q在内的多家票务渠道同时开始预售揭幕战首日的球票,球票一经出售便遭到疯抢,麦网的球票更是短短72秒便售罄。家可以在麦以及微赛等票务网站购票 国乒联手打造“地表最强12人赛”
[摘要]在号称院贵族的乒乓球中,“Mr·张”只能收拾起叛逆的个性,真正从头再来。在这个队伍中,一切的活动都必须以团队为单元,团体金牌的价值高于个体金牌。
张继科(
微博
)在号称院贵族的乒乓球中,“Mr·张”只能收拾起叛逆的个性,真正从头再来。在这个队伍中,一切的活动都必须以团队为单元,团体金牌的价值高于个体金牌。
如果不是张继科,以下两个乒乓赞助品牌可能永远不会有人记起:10月27日凌晨,德国杜塞尔多夫,在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世界杯决赛后(总比分是4比3,决胜是12比10,)张继科先将腿从损毁的德国本土品牌Liebherr的广告牌露出,后又在红双喜品牌挡板中上演“穿城记”。
境遇如四年前一般纠结
这个名字来源于巴西足球巨星济科的乒乓球明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示了他优良的足球基因。毕竟,这个冠军实在太重要了。
且看外界最权威的两个解读版本:一,这是进入新塑料球时代后产生的首个男乒世界赛冠军,标志着张继科时代的开启,正如2000年夺取球时代首个世界杯冠军的马琳(
微博
)一样;第二,这一胜利,让张继科顽强地回到奥运会的起跑线上。因为他战胜的对手,是官方认定的新领军人物马龙(微博
)。听起来有些纠结。但张继科目前的情况,确实和2010年有几分相似之处:
同样是距奥运只有两年,同样是惊心动魄的奥运名额争夺战,张继科形容当时的自己每天都在高紧张度下过活,“好像只要输一场,就可能没有比赛打了”。
这个信奉摇滚精神、酷爱速度感的山东青年,内心隐藏着极强的焦虑感和危机意识,这既源于国乒近乎残酷的竞争机制、管理手段(他曾有被队“退货”的经历),还和那个同样执拗的国企父亲的坚守,以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有关。
独生子女,少小离家,缺少和家人及朋友的交流以及乒乓球经历,导致张继科有些双面性格,性格内向外表张狂,父亲张传铭曾坦言。
确实应该感谢这份执拗甚至桀骜,让张继科在机会到来时呈现出一种几乎本能的攫取。2010年的莫斯科世乒赛团体赛,2011年的鹿特丹,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他一次次刷新乒乓球关于冠军的标准。叛逆——算计——渴望——机遇——成功,张继科的成功方程式和林丹(
微博
博客)何其相似。但和林丹相比,张继科还必须经历他们所无法理解的纠结,那就是个体和集体的碰撞。
在功成名就之后,林丹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他被允许在经过247天和8个月的悠长假期后回归赛场,也得以在各个方面挖掘自己的潜能,综艺节目、飙车、办咖啡屋、创立服装品牌、写自传、拍写真……他的灵感甚至体现在多变的文身上。
在个性和集体主义间逐渐找到平衡
但在号称院贵族的乒乓球中,“Mr·张”只能收拾起叛逆的个性,真正从头再来。他必须接受王皓(
微博
博客)、马龙、许昕(微博
)包括樊振东等一轮轮的冲击,同时严格遵守队纪队规,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乒乓球队的行为规则。在这个队伍中,一切的活动都必须以团队为单元,团体金牌的价值高于个体金牌。
恰恰在此时,张继科在团体赛中遭遇失败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团体赛里输给德国的波尔(
微博
);2013年世界杯团体赛,意外负于名不见经传的台北选手陈建安。2014年世乒赛团体赛,张继科在决赛又没能顶住奥恰洛夫的冲击。受“团队为单元”这一规则的影响,张继科从随后的仁川亚运会单打名单中消失。尽管他曾公开致歉,但外界还是怀疑起他的巴西奥运会前景。他在这次世界杯的表现,实际上是自己在极致压力下的宣泄。
圈内人士分析,之后,随着张继科各项要求被拔高,以往的个性可能会成为一把双刃剑。只有性格上有所收敛,将血性融入到队伍的管道中,或者将其转化为一种人生的智慧,他才可能在这个团队中取得更高成就。
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
微博
博客)也认为,血性和胆识是特点,但不是理由,他劝诫年轻的张继科:不管多优秀,首先做个好人和有价值的人,因为叛逆绝对不是影响力。好消息是,在此前备战仁川亚运会团体赛的时候,张继科已经在自己的个性和集体主义的共性中间达成了平衡,也重新找到了自己备战团体赛的节奏。他说,在以往,由于队伍很强,加上个人独特的训练节奏,导致在团体备战中思路有些卡,没将自己逼得特别狠。现在,自己已经融入到这个团队。自己在和马龙配合双打时,甚至有当初单打的。(言下之意,这次世界杯只是一次非典型性个体事件。)
他还悄然修正了个人目标:自己要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团体赛中创造不输球的“”。在他看来,这,丝毫不亚于2016年奥运会单打夺冠。
标签:张继 成功 林丹 相仿 多了 个体 集体 碰撞 张继成功 张继林丹 张继相仿 张继多了 成功林丹 成功相仿 成功多了 成功个体 林丹相仿 林丹多了 林丹个体 林丹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