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元宵节对国乒的意义,不是食堂专门准备的元宵,而是东京幕开启后,环环相扣的直通赛名额,而直通杜塞尔多夫才是第一站。 马龙:小将出国比赛压力 樊振东称能感受到危机 < >
刘伟
新华社记者苏斌
在举办过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邱德拔体育馆,北京学校长林建华将刘伟博士帽上的穗从右边拨到了左边,宣告这位乒乓球前世界冠军的博士生涯画上了句号。
七次世界冠军,场上的刘伟是万千球迷喜爱的球星;北京学博士,场下的刘伟同样达到了很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她那篇《教体结合的制度逻辑与组织发展》博士论文在答辩时获得全票通过,正是来源于北16年生活给她的感悟,也是“教体结合”在她身上的一次成功体现。
不同于当前“体教结合”的说法,刘伟更愿意看到“教体结合”模式的推广,她也正是这一模式积极的倡导者。作为北乒乓球队的主教练,刘伟为这所在她看来“最好的学校”培养了不少弟子,今年就有3位学生与她从这里毕业,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刘伟觉得,这些学生比当初的自己幸运,因为他们可以在北学的同时培养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兴趣,在毕业之后还可以靠着在北的学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而在自己当运动员的那个年代,打球就是打球,所以她只能搭上“末班车”,在退役后前来北求学。
16年的北生活让刘伟有了更多思考,让她感觉自己越学越“渺小”。她甚至觉得,如果运动员时代能有在这里学的经历,自己的球还可以打得更好,因为这不仅关乎知识技能的储备,更是对思维方式的拓展。
“没文化,真可怕”,这一句看似玩笑的话语,却为一些前冠军运动员退役后悲惨的境况所印证。“冠军搓澡工”邹春兰、“冠军地摊主”艾冬梅、 “冠军卖艺者”张尚武(
微博
)……运动员时代的他们,都有着显赫的成绩,然而当他们走下赛场,走进社会,自小进入专业队训练而缺乏知识学的弊端便显现出来。邹春 兰和艾冬梅还能依靠自己的双手试图改变生活现状,相比之下,张尚武因盗窃锒铛入狱,得到“慈善人士”的帮助后不久重新回到地铁口卖艺,不免更让人唏嘘不已。体教分离的时代,注重的是运动员在表现和成绩上的提高,这种“唯成绩论”让本应与运动员成长相辅相成的知识学被搁置在一旁。然而,运动员间的竞争犹如一座“金字塔”,处在“塔尖”上的毕竟只是少数,多数人只能位于“塔腰”和“塔底”的位置。
当一段不太辉煌的职业生涯结束后,这些运动员却无法和那些处在“塔尖”上的同行一样,凭借着运动员时期积累下来的影响力,得到一份稳定安逸的生活。面对激烈和无情的社会竞争,知识基础的匮乏让他们难以找到立足之地,便出现了“冠军运动员街头卖艺”的悲剧。
短道速滑名将杨扬(
微博
)担任国际奥委会,还开办了“飞扬滑冰学校”;体操冠军 李宁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运动品牌;篮球标志性人物姚明的身 份是家乡上海男篮(微博
)的投资人,不同于这些明星运动员退役后继续从事体育领域的事业,刘伟选择了投身北,在博雅塔和未名湖畔补充知识上的短板。用她的话说, “人生就应该在不断完善中度过,并不是在一个点上无限张扬。”“她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人,”这是刘伟的冠军搭档王涛(
微博
)对她的评价。“人生观让不同的人在十字路口前做出不同的选择。”刘伟当初做出求学北的选择,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她用国内知名学府的博士学位为运动员们 做出了表率。刚刚结束了一段16年的北求学生涯,已是北京学副教授的刘伟在展望自己的下一个16年。怀着“终身学”想法的她,将在求知之路上一直走下去。
在从金牌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运动成绩不再是唯一考量标准,培养高素质的运动员同样不可或缺。不久前结束的光州运会上,学生运动员表现出的气和优雅得到了好评,这离不开知识积累在塑造其人格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想要不重蹈“往昔冠军运动员,今朝地铁口卖艺”的覆辙,“教体结合”模式是势所趋。
标签:新华社 象牙 塔里 刘伟 教体 结合 范本 新华社象牙 新华社塔里 新华社刘伟 新华社教体 象牙塔里 象牙刘伟 象牙教体 象牙结合 塔里刘伟 塔里教体 塔里结合 塔里范本 刘伟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