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8日,世界田联钻石联赛总决赛,跳高决战落下帷幕,意利名将坦贝里2米34获得总冠军。值得一提的是哈里森同样越过2米34,两人冲击2米36全失败,依靠着成功率,坦贝里惊险拿下年度总冠军。2米34也是坦贝里的
河报记者 蔡君彦
厚实的手掌紧握6公斤中的铅球,起身转体,吼一声猛发力,将手中的铅球投掷出去,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扭头看见赛场记分牌上显示13.84米的成绩后,34岁的庞宝龙不禁心头一喜。
不远处,在看台上声为他加油的教练王文艳更是欣喜叫:金牌有了!破记录了!
10月23日,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多项紧张有序地进行。当天下午,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进行的男子铅球F63级决赛中,来自河南灵宝的残疾人运动员庞宝龙以13.84米的成绩,勇夺金牌,并打破了由他保持的13.79米的全国纪录。这,也是河南代表队在本届残特奥会集中赛期夺得的首枚金牌。
颁奖仪式后,他举起金牌,像残特奥会吉祥物“安安”一样,微笑点赞,“今天能打破记录拿到金牌,很激动!我女儿出生39天了,这是我送给她最好的礼物!”他笑容灿烂,眼里闪着光。
“折翼”少年
夺金后的庞宝龙开心又荣光,不过,追忆起自己的体育之路,他却多次唏嘘不已,眼圈泛红。他说,成长路上,有两段时光太难、太难了。
“小时候一心想当兵。”他1987年出生在灵宝市焦村镇秦村,父辈靠种地为生,艰难度日,他14岁那年的一次意外,让他想穿军装保家卫国的梦想彻底落空——
那是2001年11月2日,周六,寄宿读初中的庞宝龙放学回家时,顺路在火车道上捡些矿泉水瓶和散落的焦煤块,贴补家用,却不幸被经过的火车轧断左小腿,只能手术截肢。
“那时候小,光知道哭。”时隔多年,他已经记不起当时有多疼,只记得他每次换药时,疼得必须几个人按住才行……住院的两个多月里,他经历过无数次撕心裂肺的疼。护士姐看着心疼他,唱歌为他加油;好心老奶奶心疼他,经常到病房鼓励他……
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庞宝龙是家中长子,活泼好动的年纪突然少了半条腿,心理那道坎儿,更难迈。出院后,他不得不接受身体已经残疾的现实,擦干眼泪对母亲说:我要拄着拐杖回家。
祸不单行。庞宝龙遭遇意外后,家里已负债累累,时隔三年后,他的父亲又因病瘫痪在床,一家人的日子更难了,“俺家那时候是村里的贫困户,借住别人家的土房子,最难的时候连一家人的口粮都紧张。”
颁奖仪式后志愿者与庞宝龙合影
居然拿奖了?!
2004年,机缘来了——河南残联深入各地市选拔残疾人运动员“苗子”,组织集训,庞宝龙有幸被挑中了。发现他的“伯乐”,正是陪伴他15年的教练王文艳。觉得这孩子身体条件不错,眼睛里透着坚毅和韧劲,是可塑之才。
“我记得很清楚,去里集训时,家人花130块钱给我买了两双鞋、一套衣服,家里没有行李箱,没有双肩包,我就用一个塑料袋装着出了门。”当时,父母并不知道他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怀着很朴素的心愿叮嘱道:争取能在那儿留时间长点啊,最起码顿顿有饱饭。
到郑州参加训练后,庞宝龙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留下来!不只是集训时吃住等各方面保障都好,更希望用成绩证明自己。
在残联和教练的指导帮助下,他结合自身身体情况,选定铅球、铁饼项目,在教练指导下,勤学苦练,成绩也不断提升。2005年,他就在赴重庆参赛时拿了两块铜牌,“当时就想:哇!做梦的吗?居然拿奖了?!”回想最初夺得奖牌时的心情,庞宝龙仍喜不自禁,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他感慨说,通过努力拼搏,在比赛中不断提升、争得荣誉的那种快乐和自豪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从那之后,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只要有机会参赛,就争取拿奖牌回去,是对自己努力的证明,也是对多方关爱的回报。
这样会不会心累?他不觉得,认为这样能激发斗志,不断挑战自我。他最喜欢比赛完返回老家是,一进门,拿出奖牌声报喜:爸、妈,我拿奖了!家人也跟着开心。
图为比赛间隙教练王文艳为庞宝龙指导、加油
“你不甘心,我也不甘心”
在2005年夺得两块铜牌后,2006年又夺得两块铜牌,2007年在全国残运会上摘得一枚银牌……正当庞宝龙在赛场上凸显实力、意气风发时,又一场打击突袭而来。
2011年9月,他在参加残特奥会比赛发力投掷标时,不慎将右臂肘的鹰嘴骨拉骨折,手术取出后,医生告诉他:以后胳膊恐怕不能做剧烈运动了,言外之意,他的运动生涯要结束了。
又是哭……跟14岁时失去左腿哭是因为疼、难受、前途未卜不一样,他这次哭,更是因为心有不甘,自己的运动生涯刚步入正轨,该出成绩了,为啥出这意外?
他第一时间给教练打了电话,“要不你先来我这儿?跟着我先练着,真不能训练,咱再想办法,现在就放弃有些早。”王文艳安慰他。
现实残酷。手术后,庞宝龙的身体暂时没办法继续训练,只能跟教练挥泪告别,在教练帮助下外出打零工。他当过保安,干过网管,呆过印刷厂,搬过耐火材料砖……他不怕吃苦受累,只是觉得志向不在那儿。
“我还想重回训练场试试!”2012年底的一天,他打通了教练王文艳的电话。当晚,两人见了面,王文艳请庞宝龙吃饭时,在饭桌上对他说:“你不甘心,我也不甘心呀!”随后,他先把庞宝龙接到家里,照顾他吃住,帮他重拾希望。
“是教练一手把我拉回来了。”在教练的支持和鼓励下,庞宝龙重返训练场。中断训练两年后,他的状态下滑厉害。怎么办?唯有闷头练。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他铆足劲儿,按照健全人的运动量来锻炼,卧推170公斤,单腿半蹲180公斤,抓举等训练也都是高起点……自身的刻苦训练,加上教练的技术指导,以及残联体工队的科技支持,庞宝龙的体能很快恢复,成绩也迅速回升。
2013年,他凭借实力入选队,先在全国锦标赛中提升士气,接着,参加世界残奥田径奖赛,一举夺金。自信心又回来了!
勇士归来,战绩不断刷新。2015年,他参加残特奥会时,在男子铅球F63级比赛夺得冠军,之后,接连三届蝉联该项目的冠军,还赢得其他多个奖牌……
这背后,也有太多心酸和不易。2019年残特奥会开幕式当天,庞宝龙的父亲在老家去世,他赶不回去,忍住悲痛参加比赛,以自己不太理想的成绩拿了一块金牌。人们事后才知道,他拿着金牌流泪,是对父亲的和思念。
十几年的训练让庞宝龙的右手手掌格外厚实,布满老茧。
人生如赛场,多努力就对了!
在赛场一次次争金夺银,为家乡、为河南、为争光的庞宝龙,一直心怀感恩,“我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采访中,庞宝龙多次对河报记者感慨。
“这么多年来,村民帮我,队友帮我,教练帮我,、残联和社会各界好心人都在帮我。”他举例说,父亲病重后,他参加集训时无法照顾左右,村里的好友为了让他安心训练,有啥需要都及时上门帮忙,洗洗、涮涮、收庄稼,办妥后才打电话告诉他一声。
庞宝龙把心中的无限感激,化为努力拼搏的动力。更是在自己有能力后,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回报社会,励志又传递温暖的他,被评为2018“年度好人”、首届“折翼天使”、“灵宝市2018年度道德模范暨感动全城年度人物”。
图为励志向上又传递温暖的庞宝龙荣获的分荣誉证书
作为一名残疾人,他感恩这个好时代,是和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好政策,让他和像他一样的残疾人朋友,有机会走向外面的世界,走上更高更的舞台,通过努力奋斗,改变命运,自立自强。
“我年初结了婚,现在也有孩子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为人夫,为人父,庞宝龙牵挂更多了,“孩子今天出生39天了,为了备战比赛,我回去照看几天就回队里集训了,想抱都抱不成。”庞宝龙鼻子一酸,他想好了,拿金牌回家,作为送给女儿最好的满月礼物,告诉她:爸爸这段时间没陪伴你,就是因为它!
图为庞宝龙在接受河报记者的专访
站在新的起点,今后有何打算?
“我的残奥会金牌梦还没实现呢,我要继续拼!”没能参加残奥会,让庞宝龙深感遗憾,“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希望有机会在残奥会赛场上夺金牌,为国争光。”
他有底气。此次创下的13.84米记录,对他而言是正常发挥,他期待着,通过自己的刻苦训练,加上科学指导,进一步提升体能、技巧和速度,成绩还能进一步提升。
经过十几年的体育锻炼,庞宝龙的右臂显得格外壮实,右手掌也明显比左手掌厚实,双手布满老茧,由内而外的自信,让他的笑容特别灿烂,眼神中透着坚毅。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和比赛中,他也感悟到生活之道:“人生如赛场,没有捷径,别想着偷懒,多努力就对了!肯定会越来越好,所有人都是靠努力拼搏走过来的!”
来源:河新闻 编辑:侯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