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8日,世界田联钻石联赛总决赛,跳高决战落下帷幕,意利名将坦贝里2米34获得总冠军。值得一提的是哈里森同样越过2米34,两人冲击2米36全失败,依靠着成功率,坦贝里惊险拿下年度总冠军。2米34也是坦贝里的
2月11日晚,闫文港终于在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的赛道上,飚出了129公里的极速。他拼掉索契冬奥会冠军,俄罗斯奥委会选手特雷迪亚科夫获得宝贵的铜牌。从2015年那个田径场上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冬奥会赛场上夺取奖牌,性格稳重、刻苦勤奋的闫文港,闯过技术、心理、经验等多个关口,帮助冰雪在钢架雪车项目上站上顶尖位置。
闫文港是天津人,1997年出生。从小闫文港的家人想让他有一副好身体,闫文港因此走上了田径。在练了七年跳远后,闫文港在田径场上练就的爆发力,被钢架雪车教练团队看重。2015年在北京延庆举行的跨界跨项选材活动中,闫文港最终搭上了从夏奥开往冬奥的车。虽然拥有从事钢架雪车起跑必需的身体素质,闫文港要过的关一个接着一个。刚开始练钢架雪车的时候,因为动作陌生,全身被撞得淤青是常事。一边是腰酸背痛伤痕累累,一边还要早起出操,趴在橇上训练。闫文港是咬着牙挺过来的。
接下来就是心理关。在钢架雪车建队之初,很多队员在滑跑上车后,始终不敢继续俯冲滑行。在落差百米的冰面雪槽中高速滑降,带来的更多是恐惧而非享受。钢架雪车选手耿文强曾经坦言,自己在前几个月,隔几天都会有打退堂鼓的想法。
闫文港起初也不例外,在雪车滑行中会扭动身体带动拐弯。而钢架雪车在滑行中异常灵敏,一点动作都会引发偏移。而只有在高速滑行中,依然保持平静和放松的选手,才能顺畅滑行下来。
尽管这与普通人面对极速的反应截然相反,却是闫文港和队友们必须过的关。在教练的鼓舞下,闫文港在掌握了滑行技巧后,慢慢开始享受每一次高速滑行的过程。“想太多,就会撞得很惨,所以必须投入、专注,通过一次次地滑行不断提高水平。”闫文港说。
和队友耿文强一样,闫文港也通过参赛,一次次帮助钢架雪车队前进。在2018年,闫文港在欧洲杯国王湖站拿到钢架雪车历史上首个欧洲杯冠军,打破了德国选手对赛事冠军的垄断,让钢架雪车队提升了信心。
在新赛季,闫文港的世界杯比赛表现并不亮眼,但这段时间的沉寂,也让他通过寻找自身短板,寻求突破的机会。在北京冬奥会前,钢架雪车队组织了条件严苛的国内选拔赛,只有前两名才能代表出战冬奥会。闫文港最终携手殷正在“四选二”的竞争中胜出,获得了代表队出战北京冬奥会的资格。
入住延庆冬奥村后,闫文港和队友们开始参与冬奥会的官方训练。对于这条赛道,闫文港早已烂熟于心,甚至每一个赛道细节、每一个弯道角度都已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闫文港表示,他在这条赛道掐表滑行了超过500趟,让自己充分获得了主场优势。在男子钢架雪车最后一轮,闫文港放手一搏,滑出1分0秒15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该项目铜牌,实现选手在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
回顾闫文港和钢架雪车队的备战,团队在本次冬奥会上展示了强的实力。雪车雪橇中心,拥有从夏天到冬天都可以训练赛道出发的训练馆。闫文港就是在这里完善了出发阶段的各项技术动作的细节。回顾闫文港的滑行记录,他的成绩是最稳定的。主场作战的熟悉感,和无数次训练带来的自信,最终帮助闫文港冲上领奖台。相信随着闫文港等选手不断戴上该项目的奖牌,钢架雪车运动也将随之达到新的高度。
文/北青体育 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