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报客户端、中新视频微博9月9日下午,暨南学2022年庆祝教师节暨表彰。会上,暨南学体育学院教授苏炳添向学校基金会捐赠100万元支票,用于推动设立“暨南学983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基金”,支持培养
10月27日,孙欣在比赛中。
助跑、蹬地、起跳、腾空……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但这不是我们常见的跳远比赛。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东南侧的残特奥会跳远比赛场地上,运动员们正在完成他们训练了多年的跳远动作。他们当中有完全脱离了领跑员独自起跳的盲人运动员,也有智力障碍、靠长时间训练保持肌肉记忆自信跳跃的运动员……
这是两人共同的胜利
前两次试跳的失败让盲人运动员陈世昌看上去有些紧张。第三跳,教练扶着陈世昌来到他的助跑点,帮助他摆正方向,35米的步点是他最熟悉的起点。戴着眼罩的陈世昌抬起双臂,远处早已被抹平的沙坑就是他奔跑的方向。
引导员杨林峰来到踏跳点前,对陈世昌喊:“位置正确,开始!”杨林峰开始拍手为陈世昌打节拍,从慢到快。跟着引导员的节拍,陈世昌从第三步开始加速。如同在训练场上千百次的练一样,他心里默数着自己的步数,到了第九步,杨林峰的掌声开始变得急促,陈世昌下意识地改变节奏,用小而快的步频把自己的速度推向极致。在他即将踩在起跳板的一刻,杨林峰飞速闪到一旁,伴着最后一记重重的击掌,陈世昌步流星跨出三步,腾空、收腹、落地。12.95米!此时他的4名对手中,成绩最好的福建名将陈星宇也只跳了12.04米。之后的比赛再无波澜,21岁的陈世昌终于圆梦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
陈世昌是衡阳市常宁市荫田镇人,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不幸的陈世昌又是幸运的,因为有条路已默默为他铺就。陈世昌11岁时来到了长沙市特教中专,在那里与有体育禀赋的孩子们一起进行体育基础训练。2014年,为了备战湖南残运会,陈世昌与朱宣康搭档,练短跑,之后顺利包揽了3块金牌,那年他才14岁。
今年,在备战残特奥会田径4×100米接力的同时,他在领跑员杨林峰的帮助下,在几个月前开始练三级跳远。两个人在短跑项目上已经搭档了一年多,因此杨林峰对陈世昌的步点很熟悉,有杨林峰做引导员陈世昌很放心,陈世昌直言这是两人共同的胜利。
“看过这么多场比赛,对这些运动员的敬佩油然而生。”现场裁判于琪也是三级跳远的教练员,因为这次比赛才算真正接触视障组跳远项目。他清楚地记得在10月26日的比赛中,北京运动员俞亚辰在起跑后步点出现了失误,导致起跳有些早,结果重重地摔在塑胶场地上扭伤了脚踝,“看着很难受,我作为裁判不能去提示他们。但他们无所畏惧奋力一跃,这种自信与勇气是常人很难具备的。”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残特奥会跳远赛场上,有一个特殊的组别,那就是智力障碍——T20组。被分入这个组别的运动员,智商通常都不会超过70,但是相比特奥项目的参赛运动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会好很多。
16岁的孙欣在10月27日下午举行的女子跳远T20级的决赛中跳出4.8米的成绩,获得了这个项目的第一名。但孙欣看上去很平静,因为她不知道这一刻代表了什么。
教练郝杨杰的兴奋不仅仅是因为今天孙欣拿了冠军,而是他知道通过这次比赛能验证孙欣在跳远项目中的天赋。“这孩子练跳远才50多天,能有这样的成绩真的很了不起。”他说。孙欣是郝杨杰在一次校运会上发现的,之后便带在身边教她中长跑,“其实她主攻的是1500米,这次报了跳远、400米和1500米,没想到跳远成绩最好。”
郝杨杰表示自己平日里带的多数是孙欣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心智还停留在孩子阶段,“你得告诉她喝水、穿衣服,她才会去做这些事。而且说话要直白,不然她听不懂。24小时都要在我目所能及的地方,不然他们就可能走丢。训练中也一样,每个动作他们都要经过无数次的练。”即便如此费心,郝杨杰对于他们还是充满信心,“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虽然他们智力有障碍,但我相信他们拥有着不同的天赋,等待我去发现。”(记者 雪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