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田径运动员王嘉男总是做着一个相同的梦,梦里他身披五星红旗,在数万名观众面前绕场庆祝自己获得了世界冠军。即使在梦境中,王嘉男还是会质疑自己,但是旁边的人都对他说,“相信自己,没问题,你就是冠
当地时间7月20日,冯彬在决赛中。新华社发
王嘉男是男子田赛项目上首位世锦赛冠军。 新华社发
苏炳添在男子4x100米接力预赛后查看成绩。新华社发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2022年国际田联世锦赛将在美国尤金落幕。最后一个比赛日前,凭借着朱亚男在男子三级跳取得的季军,田径队已经拿到了2金1银3铜一共6枚奖牌。尽管相比上届世锦赛的9枚奖牌,奖牌总数有所减少,但运动员们能在东京奥运会后参加的首届国际高水平赛里取得还算稳定的成绩,已属不易,特别是在男子跳远、三级跳远等项目还能创造历史性突破,也是田径队厚积薄发的体现。
A
最突破来自王嘉男
队本届世锦赛最的突破来自于男子跳远项目,25岁的王嘉男在决赛最后一跳以8米36的成绩后来居上,逆转夺得了冠军。这也是田径史上首枚男子跳远项目的世锦赛金牌,意义非凡。
事实上和此前在男子短跑等项目上出现突破类似,男子跳远的成绩也是田径队多年来潜心研究、厚积薄发的结果。早在2013年,田径队便以李金哲等队员为主力,聘请了外教兰道尔·亨廷顿做指导,帮助跳远队提升实力。当时李金哲就曾在2014年拿到了室内田径世锦赛的亚军,还跳出过8米47的全国纪录,至今在国内无人超越。
而那个时候,才16岁的王嘉男便有幸加入了这支高水平运动队,和师兄们一起接受科学训练。“我们这一批人在一起训练的氛围和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在比赛训练中家就能相互促进。”王嘉男回忆道,这也是他年仅19岁时就能在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上拿到跳远铜牌的主要原因。
但令人遗憾的是,王嘉男在过去两届奥运会上总是与奖牌无缘。特别是在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王嘉男资格赛里只跳出了7米81的成绩,这甚至和他刚出道参加全国比赛时的成绩差不多,属于发挥失常。因此王嘉男也直言,自己在东京是“摔了个跟头”。但也是自那以后,王嘉男不再纠结于所谓个人目标,而是闷头苦练,改进技术动作。“今年从冬训开始所有的训练计划、训练方向、技术上的改进调整,我都抱着非常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王嘉男说。“我以前的技术特点是起跳角度很好,但是水平速度损失得太多。今年整体就是通过技术调整,把水平速度损失减小。”
技术和心态上的改进成就了王嘉男在尤金世锦赛的那最后一跳,他终于为田径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这也是男子跳远多年来期待的时刻。至于未来,王嘉男仍不会给自己定下太具体的目标,但他表示会努力把好状态带到两年后的巴黎奥运,“争取为队、队创造更多好成绩”。
B
女子铁饼杀出黑马
队本届世锦赛的另一枚金牌来自女子铁饼项目,山东姑娘冯彬在决赛里第一次出手就掷出了69.12米的个人最好成绩,并凭借着这一投早早奠定优势,最终稳稳夺冠。而上一次有选手拿到铁饼项目的世锦赛金牌,还要追溯到11年前在韩国邱世锦赛上名将李艳凤拿到的冠军,可以说这一次冯彬延续了女选手在投掷项目里的优良传统。
28岁的冯彬和王嘉男一样,也是年轻时就曾有机会跟随队南征北战,登上国际赛场历练,此前在国内乃至亚洲都早已是数一数二的水平。但前两次参加世锦赛,以及代表队参加东京奥运会,冯彬都没有太突出的发挥,从没进过前三。特别是去年在东京还一度发挥失常,资格赛三掷的最好成绩仅为60.45米,无缘晋级,甚至因此产生过放弃职业生涯的念头。
不过好在她没有放弃,这才有了在尤金上演黑马好戏。铁饼决赛前外界普遍关注的是两位世界冠军奥尔曼和佩尔科维奇的对决,从没人想到过之前个人最好成绩只有66米的冯彬会在第一投就投出了69.12这样的惊人成绩。“我知道这一投是超常发挥了,心理预期是66米以上,根本没想过居然过了69米。”冯彬自己直言道。也正是这么个“意外之喜”为田径带来了时隔11年的女子铁饼金牌。
事实上回顾过去五届世锦赛队所得的奖牌,有近一半数量都是来自女子铅球、链球、铁饼和标这些投掷类项目。本届世锦赛除了冯彬的金牌外,老将巩立姣也在女子铅球比赛里拿到银牌,田径队在田赛类的几个优势点仍得以保持。
C
奥运名将发挥有起伏
去年东京奥运会上田径队战绩不俗——苏炳添创造男子100米9秒83的亚洲纪录;巩立姣夺得女子铅球金牌;朱亚男摘得男子三级跳远亚军;男女短跑接力队双双杀入4×100米接力决赛,男队还最终获得了铜牌……一年前的惊喜让很多国人都加深了对田径队的了解,一些明星运动员也随之获得更多关注,所以粉丝们对这些名将的世锦赛之旅期待颇高。不过,事实是分奥运名将在尤金的发挥都出现了起伏,其中既有运动员个人身体受竞技规律影响,也与田径队面临新老交替的因素有关。
“今年训练和备战不理想……东京奥运会之后家对我的期望很高,我需要一段时间放松自己。”苏炳添在男子百米单项赛后说道,他也为自己未能在世锦赛“破十”、取得理想成绩道歉。而作为一名32岁的老将,苏炳添其实在本届尤金世锦赛最的任务是帮助短跑队“带新人”,不过遗憾的是男女接力队都止步4×100米接力预赛,其中男队连续五届赛(奥运+世锦赛)晋级决赛的纪录也戛然而止,这无疑体现了队新老交替过程里的阵痛。苏炳添在总结接力队掉队教训的最后,也表示:“希望这些年轻运动员能够多参加比赛,获得比赛经验。在我们退下去之后,希望他们能够衔接上来。接力项目发展起来真的很难,我不想看到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后,成绩又下去了。”
同样像女子铅球的巩立姣、女子竞走的刘虹等老将未来逐渐远离职业赛场后,这些项目该如何完成交接,延续传统优势,都是队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了。
专题撰稿 南都记者 汪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