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田径

观点|苏炳添等老将的汗水不会白流,体育不是“青春饭”

观点|苏炳添等老将的汗水不会白流,体育不是“青春饭”

田径军团在本届俄勒冈世锦赛中,最终以2金1银3铜收官。

在总结表现时,田径协会副、田径队副领队田晓君说,最令人感到满意的是“老队员的坚守和几项历史性突破”。

提及“历史性的突破”之前,领导着重强调了“老队员的坚守”,足见这些老将们对于田径甚至是体育的价值和意义。

苏炳添依旧是速度的代表。

在尤金,33岁的苏炳添和32岁的谢文骏成了这届世锦赛男子100米和男子110栏达标入围的“独苗”;

35岁的董国建改写了马拉松在世锦赛上的最快成绩;

董国建(中)。

31岁的切阳什姐赢下了竞走在女子20公里和女子35公里仅有的两枚铜牌;

35岁的刘虹第七次站上世锦赛舞台,赛前仅仅用了两个月恢复训练,依旧赢下第五名;

33岁的巩立姣虽然没能在尤金卫冕,但是依旧为女子铅球保住了一枚奖牌……

巩立姣拿下银牌。

在东京奥运会之后,田径确实涌现出了不少新人——女子竞走的马振霞、女子铅球的宋佳媛、女子跳高的陆佳雯,还有男子百米的陈冠锋。

不过,由于缺少赛的历练,他们在尤金都没有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甚至没能拿出接近最好水平的状态。

同样是从“小队员”成长过来的刘虹,最能理解这些年轻人的赛心态,用她的话说,“当我年轻的时候,身前没有老队员带,一参加赛我就挺怵的,站在赛场上就很害怕,总觉得自己不行。”

而现在,他们为年轻人引路,遮风挡雨。

刘虹(右)在比赛中。

另一方面,当这些老将们一次次站上世界最顶级的舞台,他们的每一次“发光发热”,其实也是在改变着外界对于竞技体育的看法和理解。

曾几何时,在的竞技体育圈子,25岁、26岁的运动员就已经算是“老运动员”了,如果这个阶段不能在赛里出成绩,那么不管是他们自己还是外界,都会认为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而“老将”这个头衔,在10年前,可能更多代表的是“不信任”和“没机会”。

如今,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坚守一线的老将,体育才能见证刘虹在32岁依旧能够成为50公里竞走速度最快的女子运动员;

苏炳添在31岁还能把“亚洲人的百米极限速度”提升到9秒83;

巩立姣在32岁还能完成“”,并且向着21米的极限继续发起挑战……

笑容,一直在苏炳添的脸上。

体育应该庆幸,这个时代有这样一群老将。

他们的坚持和突破,让更多人开始意识到——如今的竞技体育不再只是一碗“青春饭”。

更加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更加科学的保障方式,让运动员们的职业寿命被延长。

苏炳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之后,他的外教兰迪·亨廷顿发了一条很长的朋友圈,感谢了这个超过12人的团队对于苏炳添的帮助。

苏炳添的保障团队。

其中不仅有医疗师、体能师、营养师和科研人员,甚至还有生物和力学专家。

也就是在这样的“团队作战”中,即便苏炳添在这个赛季的比赛不算理想,但亨廷顿依然有信心——“苏炳添可以跑进9秒80”。

苏炳添为学生上课。

除了训练和恢复上的科学性,老将们在心态和观念上的转变也是体育变得更加包容和的另一个“注脚”。

苏炳添如今是暨南学的教授,训练之余还要写论文和上课;刘虹如今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马拉松训练上,但只要需要,只要队伍中的年轻队员需要,她就会义无反顾地重新回归赛场。

就如刘虹所说,这是一种更加的心态,“对于年纪一点的运动员,我们不应该所有的生活都在训练上,我觉得更多是去享受生活,但同时也能够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带着这样观念的老将能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队的阵容之中,不也是体育一种包容和进步的体现吗?

不也正是体育成果的展现吗?

曾几何时,在讨论起孩子们的未来规划时,不少父母说起体育都会有一种顾虑——“不体育,体育是吃青春饭”“不体育了,练多了反而伤身体”“不体育,以后退役了都不好融入社会”……

但如今,因为这一群老将,越来越多人被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所感动,越来越多人被他们的谈吐和气质折服,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将他们视作偶像,而愿意去选择竞技体育这条道路。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体育应该珍惜这些老将,珍惜他们为体育,甚至全社会带来的积极改变。

标签:苏炳添 世锦赛 田径 巩立姣 体育 刘虹

相关消息

因2次退赛被骂12年,退役后没工作的刘翔,如今怎样了?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110米跨栏赛场上,一个黄皮肤的亚洲人创造了奇迹。刘翔一飞冲天夺得金牌当年的刘翔以12.91秒的傲人成绩斩获金牌,也彻底刷新了世人对田径的认知。刘翔一飞冲天之后,成为国人眼中当之无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