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冰雪

梁熙明:顶于再清教育 周洋先谢理所应当

体坛网记者梁熙明报道先说段往事。

80年代初,一块亚运金牌还是很值钱,体育界国外随便拿个冠军还是颇令人与有荣焉的时候,某市某音乐学院某男高音前往欧洲某音乐国参加一相当尊贵的声乐奖赛,一举夺魁。某市某报便以“音乐界的世界冠军”为题贺之,然带队的教授呼:不妥。并回国在校内做报告反。

为何?因为那个奖赛有一不成文规矩,所有者必须合演一出歌剧段子,作为奖赛保留项目。然冠军唱不下来,外语太差!

彼时音乐界出国比赛的操作手法,实与体育界没啥区别。除了主科老师(相当于主教练),伴奏、文化、外语等等等等,连管饭的师傅,学校统统帮你一揽子搞定。这外语课可不是念ABC那么庸俗,而是唱的段子里每个词儿、每个音节、每个口型、每个形体乃至每个张口时的表情(!),有老师在那儿盯着你练(相当于陪练)。上海世博会,主办者想出一招,拿汉字硬套英文,向市民推广,比如“古德猫宁”之类。切莫嬉笑,彼时唱歌剧段子,说白了其实也差不多。

问题是,这么干唱一段还行,唱比赛曲目不在话下(如同当初给华表演过的那位献礼少女,小小年纪黑键练曲好生了得,令人惊叹天才,后来敢情才弄明白,合辙丫天天只练这个,除了这段别的啥都不会),唱别的就干瞪眼咧。

主帅反道:这暴露了我国选手个人修为上的巨差距。人拿声乐奖,其实是背后整个团队在跟别人单个斗,这个团队少了任何一个环节,这头奖拿得动么?

张连伟、丁俊晖是有资格不必谢的,他们完全是凭自己本事一杆一杆打出来的。张连伟出道时,穷啊!第一次拿名次分了钱,连球童的都出不起!高尔夫的规矩,球童至少5%,可老张拿不出,因为当时奖金还没打进账户呢。这下子可惹了烦,以至于老张登时被人说成铁公鸡。老张泪往肚里吞,委屈自个咽啊,谁知道?

溜冰、滑板还有那啥啥壶,不像足球篮球,哪怕狂砍4分、怒抢3板、智送4攻、暴盖2帽,也会有人花钱买票来瞧你耍。那啥壶,一块石头就十来万,这种没人瞧的游戏,不出国玩没人陪你耍。好,一年里有6个月呆在加拿,衣食住行全新装备兼出国旅游,逛逛CN塔、尼亚加拉瀑布,不垫着,不给你包圆了,你撑三天试试?

别的不说,当初长春饶力排众议,坚持给周洋请韩国教练,年薪?40万。这可不是小数,土教练才3、4万。也就是说,饶这一注押上去,捆上了10个土教练。

北京奥运射击金牌郭文珺,一度不想打了,退出队出去打工,没几天就受不了回头了。为啥?队多爽啊,除了天天打闷点,吃穿住行啥都不愁,那些外头用不起的健身器材随便玩儿。不干了,出去摆地摊倒腾服装?可以,风餐露宿,你吃得了这个苦吗?

别忘了,出去打工,你交的每一分税,都有一点流进了队。离开队,意味着你从接受献血的被包养者,成为输血的包养者。

啥叫举国体制?这就叫举国体制!每块金牌的背后,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的付出,从主帅陪练,一直到后勤基地的师傅。

周洋还小,确实还不懂事,欠了一份感谢。这块金牌的背后,那些团队成员的贡献,远远超出她的父母。于再清的话没有错,队除了打溜冰扔石头擦地板,还必须“育人”,教会运动员怎么做人,教会他们的感恩情怀。否则,就不要抱怨他们在记者招待会上旁若无人只会玩手机,不要抱怨他们素质,不要抱怨举国体制只生产金牌机器。

标签:梁熙明 顶于 再清 教育 周洋先 理所应当 梁熙明顶于 梁熙明再清 梁熙明教育 梁熙明周洋先 顶于再清 顶于教育 顶于周洋先 顶于谢 再清教育 再清周洋先 再清谢 再清

相关消息

华裔小提琴家苦练高山滑雪 或代表泰国战冬奥

4岁开始就练滑雪的陈美从1999年就开始申请参加冬奥会。  2009年的夏天,坐落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的采尔马特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有一位梦想出征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运动员正在那里进行着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回转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