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目前正在集训,备战接下来的女排世锦赛。2022年的世锦赛,女排在主攻位置上,缺少了朱婷和张常宁这两位将,所以主攻线上的名单人员,除了李盈莹是有很多参加过赛经验的队员,其余的队员都没有丰富的
女排超级联赛B组收官战,江苏女排青春风暴爆燃,在众多球迷的惊讶目光中和王之腾无奈的眼神中3:0拿下了强的上海女排。其中小将吴梦洁敢打敢拼,第三鼻子流血,多次采取措施却未见成效,却一直坚持到比赛结束,其意志可谓相当顽强。
对于小将吴梦洁带伤在场上比赛这一行为,在赛后也成了广球迷议论最多的话题。有人赞扬吴梦洁,轻伤不下火线。有人诟病江苏女排主帅蔡斌,枉顾队员健康,让伤员带伤出战。各有各理,争论一片。
依笔者之见,带伤比赛,要不得。
一、带伤作战,不可取
球员带伤比赛,后遗症还是很的。
去年排超联赛,刁琳宇崴脚后没有老老实实地坐在替补席上休养,而是缠上绷带继续上场征战,以至于产生了朱婷打球避伤员的善举以及蔡斌指导当众肯定朱婷有国际眼光的经典语录。作为当事人刁琳宇有没有因一时冲动留下职业病后遗症不得而知。摆在明面上的影响却是刁琳宇经历了一个月的休养恢复期,归队女排后也迟迟沒有状态,唯一出战的世联赛前半程也表现得不尽人意。由此可见,带伤出战,纵然风光一时,稍有不甚,却有可能后悔一世。
具体到江苏女排和上海女排的这场小组赛,实在没有让小将吴梦洁带伤在场上拼搏的必要。状态这个东西,受伤的队员这场先下场,下一场还会找出来。若是因带伤比赛留下个什么后遗症,对于刚刚步入成年赛场的小将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浙江女排小将王梦玥身上发生的悲剧,希望不要发生在这些后起之秀身上。更何况,江苏女排潜力小将林立,周页彤换下吴梦洁,一样可以帮助球队拿下胜利。
二、因伤留憾,血泪史
因为带伤比赛,女排仅在东京奥运周期就写了两血泪史。
2018年世锦赛,手术后还未完全痊愈的张常宁随队征战世锦赛,受伤病影响,对阵意利女排,打出了10扣1中的惨淡数据,无法有效地撑起朱婷的对角,让女排倒在决赛门前,失去了一次在世锦赛上创造历史的好机遇。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朱婷和颜妮带伤上阵,严重的伤病影响了状态,即使名帅郎平,也无计可使。女排小组赛连败三场,最终八强不入,创下了奥运会历史上37年来的最差记录。
女排队员带伤比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谨慎对待带伤比赛这一行为,一旦把握不好,不仅队伍成绩难以保证,对伤员本人的健康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欲谋长久,健康体
不论是女排,还是地方俱乐,要想有一个稳定且亮眼的成绩,必须把队员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置,进行高度重视。
赛场上一旦发现有队员出现伤病苗头,要当机立断,换下伤员加以保护,避免二次伤害,以确保伤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康复,从而延长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朱婷在当打之年却不能上场比赛,还要去做手术,其惨痛的教训,令人唏嘘。缺席赛场,离队疗伤,前景不明,是朱婷的悲哀,更是女排的重损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女排赛场上所有的教练员,面对场上队员的伤病,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结束语
带伤比赛,要不得。
比赛输了,下一场还能拿回来,最迟下一年、最多下一届还可以拿回来。
运动员的伤势一旦得不到缓解和及时救治,落下了终身后遗症,轻则影响了运动员的状态,重则直接断送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赵蕊蕊、薛明的结,莫不如是。
视运动员如子女,伤在队员,疼在己身,才是一个女排主教练该具有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