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跑步

跑步,这3个数据体现跑者真正实力!关注它们成为最强跑者!

跑步,这3个数据体现跑者真正实力!关注它们成为最强跑者!

除了速度、时间、距离,如果你开始关注更多的跑步数据,这说明你已经是一位重视科学训练的严肃跑者了。

除了速度你还需要关注哪些数据?

心率区间

这是一个体能参数。你在一个心率区间内跑了多少时间,决定了你这次的训练强度是多。比如,你在心率一区以 6 分配速跑了 50 分钟,说明你今天跑的是放松慢跑,即使有人嫌弃你速度慢,你也可以淡定地回答:我跑的是放松 E 跑。

要得到准确的心率分区,需要你先获知自己的安静心率和最心率,并且在手表里准确地设置好各个分区的数值。

由此,不能单看配速来判断快慢,心率分区才是彰显你实力的关键。300 神们训练,4 分半配速,都在心率二区以内,这是真正实力。

步频

这是一个跑姿技术参数。多数业余跑者,一分钟的步频约在 160-170 左右,而跑姿富有效率的资深跑者,步频会稳定在 180-190,并且不需要刻意维持,因为这样的步频最能有效利用肌腱弹性。

打个比方,就像跳绳,快速跳和慢慢跳,你会发现前者更有弹性,后者需要更多肌肉发力,这就是 180 步频和慢步频的差别 —— 更好的发挥肌腱弹性,节肌肉力量。

触地时间

这也是一个跑姿技术参数。所谓触地时间,就是你的脚粘在地面上的时间。跑步的过程无非分为两种:在空中的时间,在地面的时间。落地支撑时,速度为零,只有腾空时候,你才是在前进。所以,腾空时间越长,触地时间越短,你的跑步效率越高,也更容易跑得快而轻松。

同一位跑者,不同的速度下,触地时间也会不同,当然是速度越快,触地时间越短。技术优秀的业余跑者,慢跑的触地时间约在 220 毫秒左右。

触地时间长短,与落地方式和上拉效率有关。一般来讲,由于跨步在体前以脚后跟着地的跑者,触地时间都会更长。触地时间越长,意味着你受伤的风险越,跑步效率越低。换句话讲,要想跑得更快、更轻松,你首先需要通过改善跑姿,缩短你的触地时间。

另外,跳绳、快步跑等练,也是提升脚掌知觉和跟腱弹性的很好的练。

科学训练是一个很系统的话题,也是一件比较个性化的事情,需要跑步者在跑步中不断学科学跑步知识并加以实践。当我们了解上述跑步数据的意义,日常跑步训练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至于如何训练,可以翻阅公众号之前的内容,相关话题都有详细介绍。

无论你的运动目的是什么,都应该以安全和健康作为前提。只有在运动中动,你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跑步就是跑步

标签:跑步 心率 配速 慢跑

相关消息

8年跑步经验分享:学会这5个原则,合理制定跑量!

点击播放 GIF 0.0M脚步所至,皆为所爱这里只说与跑者有关的故事跑步中虽然跑量非常的重要,但千万不要盲目的增加,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来相应的做出调整,假如你的目标是跑人生的第一个5公里,那么周跑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