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乒乓球

新华社:乒乓文化绽放国际舞台 增强自信心

新华社:乒乓文化绽放国际舞台 增强自信心

乒乓球队绽放世乒赛

新华社瑞典哈尔姆斯塔德5月7日电 评论:乒乓文化再度“绽放”

新华社记者张章 王恒志

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6日在瑞典东小城哈尔姆斯塔德结束,男女队再度双双站上颁奖台,分别实现9连冠和4连冠的同时,各自第21次捧起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

这是乒乓球队和体育的骄傲,也是乒乓文化在国际赛场的又一次绽放。

回顾体育史,体育始终承载着强盛、振兴的不息梦想,见证着的崛起与腾飞。有“国球”之称的乒乓球运动,自1959年容国团为新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孕育出独特的“乒乓文化”,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先进性和强的生命力,成为体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体育强则强,作为带给国人最多荣誉感和幸福感的运动之一,乒乓球不仅在奥运会等国际赛场上多次取得金牌“”,而且在增进凝聚力、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方面,也堪称“冠军”。

尤为难得的是,乒乓球人一直保持着常新常变的创新意识、竞争至上的先进机制和过硬的思想作风,从容国团喊出“人生能有几回搏”,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无私奉献甘当铺路石”“胜了从零开始,败了打翻身仗”……这一句句口号背后体现的是乒乓文化的精髓,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们总能不断创新、深层挖潜、与时俱进。

体育文化目前是国际最通行的文化符号之一,对世界来说,乒乓球已经成为一扇“窗户”。国际乒联维克特说,乒乓球运动员在赛场上所展现出的气质就是自信的最好诠释。他说,队勤奋刻苦、善于创新,因此得以长期雄霸乒坛,世界可以通过乒乓球了解,进而理解。

了解、理解,不仅仅是在比赛场上。早在2008年,乒协国际推广与发展计划就开始实施,长期世界领先的乒乓球,提出了“国球财富,世界分享”的理念,组织国外高水平运动员来和队共同训练;组织青少年国际比赛并举办国际青少年训练营;支援第三世界开展乒乓球运动……在不断的“请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乒乓文化正逐渐深入人心,很多外国运动员、教练员成为不断发展进步的见证者。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复兴。乒乓球和其代表的“乒乓文化”,正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完)

标签:新华社 乒乓 文化 绽放 国际舞台 增强 自信心 新华社 新华社乒乓 新华社文化 新华社绽放 乒乓 文化 绽放 国际舞台 乒乓文化 乒乓绽放 乒乓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