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网止步男单16强的纳达尔,只留下了迟暮英雄的背影;而阿尔卡拉斯则成为站在光里的英雄。2005年的纳达尔之后最年轻的美网男单冠军,1990年桑普拉斯之后最年轻的男单冠军,历史上最年轻的男单世界第一……美网决赛之后
2022赛季第三个、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已盖棺定论,压轴戏中,德约科维奇成功夺魁,加冕生涯第21座。
此前男子单打赛场,上半区一场焦点的青春对决:西班牙天才少年与意利超新星之间的对抗,最终以辛纳的胜出而告终。
赛前,在预测那场比赛胜负的时候,相信多数人都是更看好阿尔卡拉斯一方的。
不论是本赛季取得的成绩,还是交手记录方面,西班牙小将都更胜一筹。
但结果是阿尔卡拉斯遭到暴击。
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今年的法网赛场,阿尔卡拉斯同样遇过相同的境遇。
两场比赛有相似的地方:都是与新生代球员之间的直接对抗。
法网,阿尔卡拉斯vs兹维列夫;
温网,阿尔卡拉斯vs辛纳。
当然,两场比赛,出的都是西班牙小将。
很多球迷在看了阿卡输掉比赛之后,对其目前自我感觉良好的狂傲开启了批判,认为其水平还没够,口气却到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
阿卡的确在两场比赛中都输了球,但并非不可原谅。
兹维列夫赢了天才少年之后,接下来与纳达尔的比赛同样出色,如果不是意外发生,孰胜孰负却也说不准;
辛纳淘汰阿卡之后一样生猛,与德约战五盘惜败。
可以说,并非是阿尔卡拉斯太菜,而是遇到状态更好、更加鸡血的对手而已。
从紫薇和辛纳接下来挑战巨头的表现,可以看到阿尔卡拉斯两场球输得都不冤。
目前阶段的阿卡,有的方面自然还无法与巨头相提并论。
突出表现在,对五盘比赛节奏的控制和解读对手两个层面,这也是他输球的主因。
讲白了,还是比赛经验的欠缺,而非实力的不如对方。
其实个人倒觉得,对于年轻球员来说,狂傲一点倒没什么,电视剧那句话说得好: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从纳达尔和德约分别在法网和温网夺冠可以看出:
当今男子网坛,能够在赛场有机会击败两巨头的球员,或唯有阿尔卡拉斯一人。
除很多硬实力之外,赛场击败巨头需要具备两条件:
、拥有持续的、勇于挑战巨头的、敢打敢拼之必胜信心
有的球员,本身实力不错,可是心理层面太过脆弱,面对巨头,未战先怯,一比赛就成了软脚虾;
比如,温网上的索内戈,面对纳达尔,一上场就花了。
有的球员,赛前心理不错,也做好苦战的准备,但一遇到关键时刻就绷不住了;
比如,法网上的兹维列夫,温网上的辛纳,都是典型的意志力不足类型球员。
从挑战巨头的进取心上,年轻一代依旧当数西班牙小将,从赛场上表现出的气质来看,面对巨头,从不退缩,关键时刻敢于出手,这才是真正能够战胜巨头的品质。
、体能的充沛,是战胜巨头的另重要因素
普遍来看,男子网坛的多数球员体能维持,基本只能在三到四盘之间。
比赛,一踏入第四盘或者第五盘,竞技状态便呈现断崖式下降。
按理说,年轻球员相对于巨头来说,最的优势就是体能优势,最终反而却成为失利的主要原因。
这正是年轻球员与巨头之间的差距。
其实,并非巨头的体能真的在年轻球员之上,否则就违反了客观规律。
巨头之所以越是到比赛后期,击球越稳定,控制力更好,首先是源于前面比赛对体能分配的合理,其次是拥有无与伦比的调整能力以及意志力。
而年轻球员,前两盘的鸡血全力释放,的确拥有很强的摧毁力,但随着比赛的深入,很快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似乎突然的非受迫性失误就增多起来,正是体能的下滑严重所致。
澳网上的梅总、温网上的弗里茨、辛纳,包括克耶高斯等人,皆是鸡血之后现原形,眼睁睁地看着被巨头抽丝剥茧般慢慢吞噬。
年轻球员在场上无法做到,像巨头那样对体能的科学管理之前,唯有拥有更加绝对的体能优势,进行持续输出,方有机会击败巨头。
目前来看,男子网坛拥有变态型体能优势的,也唯有阿尔卡拉斯一人而已。
因此,综合而论,阿尔卡拉斯或许才是赛场,可以击败巨头的“全村希望”。
除此之外,想在赛场看到巨头落马,除了伤病意外,就只剩下如去年美网那般的、几强手围剿德约的车轮战以及巨头之间的同室操戈。
而对于阿尔卡拉斯来说,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却并非战胜巨头,而是需就与巨头一样的技能。
颇具讽刺意味的一点:阿尔卡拉斯是对巨头最具威胁的球员,却无法做到与巨头隔网而立。
这是最的遗憾。
即便是辛纳和紫薇状态爆棚,为何是阿卡输了,相反巨头在面对他们时,却能够全身而退呢?
还是如上文所说,这是巨头获胜的最内核,拥有无与伦比的场上解读、调整和把控能力。
这是他们打了一千多场比赛之后才悟出的获胜密钥,是他们人老成精的杀手锏。
而对于阿尔卡拉斯来说,只有慢慢汲取比赛中各种状况的经验养分,才能做到如巨头那般稳如泰山,持续前进。
到那时,才是阿尔卡拉斯真正挑战巨头的好时机,用“更聪明的方式”去打球,也才可以尽早摆脱天才少年之殇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