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网球

万伯翱:网球运动让我强身又健脑

万伯翱:网球运动让我强身又健脑

贝雷帽、带国旗和奥运五环标志的运动服,是万伯翱常有的标志性打扮。从体育总退休后,他每周打两场网球,其他时间写作、画画、办杂志、做公益,似乎没有闲下的时候。

40岁从队转业到体委时开始学网球,万伯翱不仅自己打,还带动身边人打。1996年他组织全国新闻界网球赛,至今已举办18届,20多年风风雨雨成了新闻界业余体育赛事中的一项品牌。

思维敏捷,身手矫健,万伯翱说这都是网球的功劳。“2022网球历史文化巡展”开启仪式上,老年杂志社记者卓成华在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采访了作为该博物馆“顾问志愿者”的万伯翱。他说:“我很荣幸参与到提倡的‘全民健身’潮中,并普及这项过去只有少数人参与的运动。父亲万里喜欢打网球80多年,创造了亚洲吉尼斯多项纪录,他得过全国老年组冠军,我也得过。他老人家是网协终身名誉,打网球活到100岁,我也争取向他看齐。”

1

创办全国新闻界网球赛

全国新闻界网球赛因新冠疫情中断,万伯翱就去参加一些网球宣传推广的志愿工作。网球协会、北京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主办“2022网球历史文化巡展”,他说自己作为网球人,又是网协副,推广网球更是义不容辞。

“当年举办新闻界网球赛,我们的心愿是为那些常年奔波采访、伏案爬格子的新闻界同仁提供一个增强体魄的实战机会。”万伯翱说,“其间不断有新人、新媒体加入,老记者、老编辑等老新闻工作者也不离不舍,没想到能坚持20多年,并且成了媒体人以球会友的平台。”

>> 右滑查看更多图片

高中毕业后,万伯翱被父亲动员到河南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参加劳动,一干10个春秋。1972年在农场职工一致推选下,又作为首批河南工农兵学员,进入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学)学。毕业后在队工作了11年,转业进入体委,做过体委宣传司新闻官、《体育》杂志总编兼社长。

万伯翱说:“家都知道我父亲喜欢打网球,但我的网球却不是父亲教的。在学校上学、下乡去劳动,都没有机会。直到在队,才有条件开始自学网球。1990年北京亚运会前我调到《体育》杂志,接触了媒体,于是萌生了鼓励更多新闻媒体人打网球,组织家比赛的念头。”

全国新闻界网球赛创办,万伯翱说有浙江日报社原总编江坪的很功劳。“他当时也是浙江记协,是个网球迷,每次国内外出差,总会买支网球拍回家收藏。他组织过浙江新闻媒体网球赛,得知我也喜欢网球,就有了共同语言。一次我俩开会碰到,坐下来一合计,发起首届全国新闻界网球赛。”

那次比赛,他们还了全国新闻界网球联谊会,江坪力荐万伯翱当会长。万伯翱至今仍感谢这位新闻界的伯乐,半是感激半是自豪诙谐地笑着说让贤的江坪“慧眼识英雄”了。

有了这个组织,新闻界网球爱好者常常汇聚一堂,几乎每年举办一届的比赛,家一边挥拍流汗,一边交流学,切磋球艺。设男子单打、男女双打和元老双打等5个组别的赛事,新手老将同场竞技,一时成了新闻工作者翘首期盼的网球盛会。

“开始只有7支队伍30多人,”万伯翱感慨地说,“到2019年,参赛队伍已有20多支,100余名运动员参赛。加上裁判员、新闻界和地方领导及志愿者,每届都有200余人的人员呢。包括新华社、日报、电视台、光明日报及一些报的总编、编、记者都报名参加。中间因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和新冠疫情停了几届。”

把一个业余比赛坚持了20多年全国罕见,有不少酸甜苦辣,但万伯翱说收获更多的是网球从小众走向众,走向全民健身,给人带来活力无穷的快乐。

2

用网球见证对和平统一的向往

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记协)、网球协会对这项业余赛事都给予了力支持和特别关注。

万伯翱说:“记协历届都表示说,这是我们的事,是我们应该搞的,你替我们做了。所以每次比赛都要来一位处讲话。网协说你们响应的‘全民健身’号召,还不要投入一分钱,值得各个门效仿推广。”

没人给拨款,租场地、请裁判、统一比赛服装等每一项都要花钱,每一分钱都需要自筹,每次活动前,万伯翱就去跑企业找赞助,四处宣传他们带动全民健身的优势。

有一年在浙江海宁举办赛事,二三十个代表队,200多运动员、裁判员及服务人员刚住下,雨突袭。眼看着雨越下越,没有停的意思,焦急的万伯翱恨不得一夜白了头。

他说:“海宁那时没有室内场地,室外的话小雨还可以打,雨就不行了,一是球越来越重,视觉受影响;二是比赛选手摔倒受伤更麻烦。此外,200多人要人吃马喂,多一天等候我们都消耗不起。”

他们立即和地方开会商量,最后决定找来巴,把运动员、裁判员拉到70多公里外的杭州比赛。万伯翱:“到了那儿还得协调场地,人家也有活动,也有比赛。我就去找在政协当副的网球爱好者老同学,求人家做个让步,我们先打。几番周折,总算在杭州把海宁杯给打完了。”

伙食、住宿、服装问题都好解决,涉及敏感问题,为这项业余活动负责的万伯翱就需请示汇报,获得批准后才能继续进行。

万伯翱说:“德国的德新社来报道,记者的网球打的好,也想参加,协调一下就解决了。台湾厂商赞助比赛,台湾的媒体也要报名,一开始我想这是好事啊,两岸一家亲,增进团结友谊,参加者多多益善。但我们比赛仪式感很重,要升国旗唱国歌,台湾地区运动员怎么对待我们的五星红旗和国歌呢?这可是事啊,我们不能自己做主。”

没想到复杂的问题,被台湾企业老板一句话化解,他说:当然升国旗,唱国歌,我们反对台独。这句话,让万伯翱感叹祖庭盼统一的魅力。

他说:“随后,香港、澳门媒体我们都接纳进来。用网球团结友谊,用网球凝聚民心,见证对和平统一的向往,这是举办比赛初没有想到的。后来女子网球队队员都到我们那儿打过表演和指导,对网球运动都是促进。”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受父亲万里的影响(点此查看万里长的网球故事分享会),万伯翱兄妹5个都打网球,他的下一代也是人人都会打。万里拿过全国老年组冠军,万伯翱也拿过,“但我是全国总编辑组冠军,60岁得过元老杯冠军,70岁我还打表演赛,这比父亲多一项。”万伯翱得意地说。

从小受过乒乓球专业训练的万伯翱,从我国乒乓球基础培养,孕育了强的队伍联想到网球运动。他认为没有强的业余队伍,没有强的体育土壤,不可能称强世界。我们的网球要向乒乓球学,而他能为网球做一些普及工作,也挺自豪的。

现在每周打一到两次,万伯翱说不打浑身不舒服。无论打多长时间,球场上总有很多东西可以去学。经常打球的人,打着打着,很多人互相之间打出了友谊,有时候打球就是一个会友的平台呢。

网球给你带来什么?记者问。

“让我身体好,心情好,做事有动力。”万伯翱笑着回答。

3

读书、写作、办图书馆、开书院

下乡劳动,万伯翱是那个时代干子弟的榜样。

打网球,万伯翱成了一项业余赛事的掌门人。

其实,骨子里万伯翱却是个读书人。

作为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万伯翱先后出版了散文集《三十春秋》《四十春秋》《五十春秋》《六十春秋》《七十春秋》《红墙内外》《元戎百姓共垂竿》《生命的绽放》《纵谈梨园春秋》《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等10几本著作,《元戎百姓共垂竿》在去年曾获得第九届冰心散文奖,已经加印了6次。身兼数职仍游刃有余,万伯翱说得益于父亲在他离家时的教诲:一遇动摇,立即坚持。

万伯翱说:“当年下乡,父亲给了我15块钱和《论员的修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本书。他要我在农村扎根,做一个有文化的农民。10年知青生活,父亲先后给我写了18封信,几乎每次都会提到读书,他经常把一些自己看过的书刊寄过来,《选集》《林海雪原》《红旗谱》《莎士比亚全集》等就是在那里读的。那时精神食粮比较贫乏,能读到的书只有不多的几本,但父亲教诲下读书、记录感受,很长一段时间给了我明确的人生方向。”

1961年,上高中的万伯翱一次在北京同仁医院得到好心医生的帮助,写了一篇《在急诊中感到温暖》投给《北京晚报》,很快发表。30年后,他写下《三十春秋》,在农场艰苦劳动中的点滴体会,老前辈、老朋友对他的关怀和关心。40年后,他写了《四十春秋》,记录记忆中的、、等老一辈家的体育生活。

以后,万伯翱以每10年为一“春秋”,记录如烟往事。他写金戈铁马走过来的开国元勋生活锻炼的故事,垂钓中难以忘怀的忧患,以及百折不挠的情怀,首开体育散文中的“钓鱼散文”之先河,钓出了人生百味,钓出了知青岁月,钓出了哲学意蕴。作家梁晓声给他题写了:独钓思国事,睹水悟人生。

“钓鱼有一人静享等待的快乐,也有与人分享收获的幸福,亦能体味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和自然搏斗的豪情。”万伯翱说,“我国古代有两个钓鱼名人,一个是商周时期钓功名的姜子牙,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个是躲功名的东汉隐士严子陵,他宁愿垂钓富春江也不愿出山为光武帝刘秀效力,那是钓鱼的境界。”

写《四十春秋》时,出版社给了4万多元稿费和版税,万伯翱全捐赠给了文学基金会。多年来,他的稿费都以慈善形式捐赠了出去。70岁那年,万伯翱和弟弟妹妹们一起组建爱心万里公益基金会,资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患者,帮助优秀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受益者达数万人次。

“这也算是为父亲圆梦吧。”万伯翱说,“父亲95岁那年,将他珍藏的万余册图书捐给家乡山东泰山学院,创办万里图书馆,他希望更多的学子能够多读书,多成才。后来,我们又建立了曲阜师范万里图书馆和东平万里图书馆。”

读书、写作、做公益,万伯翱一刻没有止步,他又在筹建访谈书院式图书馆,希望通过访谈凝聚正能量人群,传递社会好声音。

“书院是图书馆的一种新提法吧!访谈就是与流,与前瞻性的流容易形成思想碰撞火花,产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恰恰又是智库属性,这种‘价值感’就是访谈书院存在的价值。”万伯翱说,“目的是倡导读书与讲学,通过开展藏书、礼教、出版、品鉴、论坛等业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集贤纳士、讲学明道、公益、共享,边打球边思考的万伯翱构想中的现代化特色书院,因疫情一再推迟进入常态化运营。“一遇动摇,立即坚持。”他想起父亲的话。

万伯翱还有很多事要做。

责编:薛惠仁

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链接关注老年杂志社公众号

点击链接关注老年杂志工作公众号

点击链接关注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公众号

标签:万伯翱 网球 打网球 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