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跑友问,太极跑如何?送髋技术咋样?细胞分裂跑法怎么样?xxx跑法呢?……坦率地讲,这些概念都有过接触和了解,原本会跑步的我,突然犯迷糊,不会跑步了!真是越整越糊涂,个人觉得,有些知识可以学和借
提起跑步,各位朋友应该都不会陌生。因为锻炼效果好、参与门槛低、受环境影响小等特点,跑步一直深受众喜爱。
据《2020众运动健康报告》数据显示,在所有运动中,选择跑步或者健步走的占比高达50%。
但作为一项众运动,关于它的谣言也是层出不穷。
“跑步会使人腿粗?”“跑步伤膝盖?”“跑步前30分钟耗糖,后30分钟耗脂肪?”……今天就来和你聊聊关于“跑步”的谣言与真相。
跑步会让腿变粗?
不一定。跑步不仅不会让腿变粗,还可以有效改善腿型。
与跑步相关的“腿粗”有两种:第一种是跑步后肌肉充血导致的“膨胀”。第二种是腿肌肉发达导致的“粗壮”。
对于第一种情况,只要跑后好好休息,在24~72小时内,腿肌肉就会恢复原状。而至于第二种情况,则更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对于普通跑者来说,很难通过跑步练成肌肉腿。
肌肉的生长,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除了长期坚持肌肉训练外,还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足量的营养。而且,对于分女性来说,做到以上还不够,如果真想要发达的肌肉,甚至还需要额外补充促进肌肉生长的激素(睾丸酮)。
另外,如果在训练后注意拉伸和放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肌肉腿”。
运动结束后对腿肌肉进行拉伸,可以缓解肌肉疲劳紧张。如果忽略肌肉拉伸,会让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痉挛的状态。不仅容易受伤,也会让腿变硬、变形,轮廓变得不好看。
跑步伤膝盖,所以要少跑?
片面。日常健身跑并不伤膝盖,但跑步也要有度。
跑步是否会伤膝盖,一直是运动学争论的焦点。认为跑步会伤膝盖的朋友,通常认为跑步会导致膝盖磨损,引发膝关节炎,进而导致疼痛。
但在2017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中刊载相关研究指出,竞技跑步者的膝关节炎发生率为13.3%,久坐不动人群的膝关节炎发生率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膝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
由此可以看出,适量、适度的跑步对膝盖损害是最小的。反而是久坐不动,拒绝运动的人更容易得膝关节炎。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还提到,坚持健身跑对膝盖和髋的健康有好处。但跑步也需要有个度,过量和高强度的跑步可能引发膝关节炎,所以研究人员建议每周跑量的上限为92公里。
其实除了跑步,还可以选择其他运动方式。体育总于2017年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中提出,体育运动要坚持全面发展原则,使身体各位都参与运动,使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在这份指南中也提出了一套长期体育健身方案的举例供参考:
跑步后30分钟才开始消耗脂肪?
谣言。从运动的第一分钟起就已经在燃脂了。
中学生物课告诉我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的供能物质。在必要时三种物质都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
只不过蛋白质承载着细胞合成等更为重要的责任,很少会被当做供能物质。所以,日常生活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则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在为身体供能的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以混合方式参与工作的,不存在一个活动只有碳水化合物或只有脂肪来参与供能。
著名生理学家Edward.L.FOX在《运动生理学》一书中提到,有氧运动开始的前30分钟时间里,碳水供能比例于脂肪,30分钟时两者相同,30分钟后脂肪的供能比例开始于碳水。
虽然后来有研究者指出,这个时间不一定是30分钟。但也可以证明,只要有活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就开始供能,只是比例不一样。当然,也正是由于运动时间越长,脂肪供能比例更高,所以30分钟~1小时的慢长跑燃脂效果更佳。
(上图纵轴为脂肪或碳水的新陈代谢率,横轴为锻炼时间,绿色线条为脂肪,蓝色线条为碳水)
跑步出汗越多,减脂效果越好?
谣言!出汗多与减脂效果好之间并无关系。
近年来,商家宣传“穿暴汗服”“裹保鲜膜”等减肥新招,称其可以使人体出汗更快,进而加快新陈代谢,加单位时间内的卡路里消耗,促进减脂。
然而实际上,出汗量与减肥效果并无直接关系。出汗是人体的主要散热机制。在跑步运动时,体温上升,人体会通过增加排汗量的方式维持正常体温。 但排汗过程中,并没有增加脂肪燃烧。
所以说,运动能量消耗的高低和运动强度及时间相关,和出汗多少关系并不。
“通过减肥变得更健康、更漂亮,通过减肥塑造全新的自我”几乎是所有爱美人士的愿望!
科学、健康、有效是减肥的前提,所有背离前提的减肥方法都是伪科学!
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安排不受场地限制、快速有效的运动计划?如何做到既不挨饿,又能快速?如何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健康,在梦中燃烧多余脂肪?
以上问题都能在《本能减脂》中找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