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以下是您明天的训练任务。请在明天完成30-60分钟快走或者慢跑训练。您可以下载跑步软件记录自己的运动(咕咚app、keep、悦动圈)。如果您有心率手环/手表,可以参考下文的心率推荐表格。心率区间推荐表:横坐标:年
一、提升步频、步幅只是一道伪命题?
整天嚷着要提升步频、步幅,实际上收效甚微。步频、步幅的提升,不是你频频触地,或者刻意扯步幅,就可以提升,这是舍本逐末。什么样的步频、步幅,是由你的个人能力所决定。遵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原则,提升个人能力是明智之举。个人能力无非就是:耐力、力量、速度的均衡发展。当你进行速度训练,尤其1000米间歇的时候,是步频、步幅全面提升的过程,你会发现:呼吸急促,有点跟不上;腿脚酸软,力量跟不上,越到后面,尤为吃力。只能顺其自然,慢慢提升,让步频、步幅跟得上自己的节奏:呼吸的节奏、心跳的节奏、摆臂的节奏、迈腿的节奏。当你步频达到190,步幅1.30,跑起来轻松自然,基本上4分配可以驾驭。绝不是为了追求步幅,刻意咬牙去顶,这样容易拉伤腿肌肉,越跑越难受。能力决定你的步频步幅的小,如果能力不够,即便盲目硬撑,最终会导致体力下降严重,回归到自己熟悉的步频和步幅。
总结:跑步要保持耐心,注重有氧基础,提升心肺功能,适当速度训练,兼顾力量,以此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步频、步幅一定会得到提升。我跑步多年,从未关注过自己的步频、步幅,也不想打乱自己的训练计划,去刻意追求“高步频,步幅”,适中,或者合适的原则,寻找自己熟悉的节奏,以此稳扎稳打。
二、跑量与强度如何取舍?
跑量是基础,精致高效的有氧是主食,而强度课只是调味剂,平常多跑有氧,提升有氧耐力,让自己具备完赛的能力,但过犹而不及,能力范围之内,把有氧拉足,就行了;强度训练适可而止就好,一周来一次即可,刺激心肺和肌肉,多跑无益。如果你的时间不够,先保证基础跑量,让自己轻松hold住42.195公里,具备健康完赛的能力,即便你拼命拉速度,体能蓄不上,后半程会拖垮,容易跑崩。
跑步就跟走台阶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踏实稳妥。加量也是这样,循序渐进,慢慢加,步子不能迈得太,否则容易误伤自己。有加,得有减,什么时候加?比如冬训、厦训的时候,可以把速度降下来,把距离延长,以此堆积有效跑量,提升有氧耐力;什么时候得减?第一,受伤的时候;康复训练,不能着急上火,急于求成,一定要耐心,慢跑调整恢复;第二,身体疲劳的时候,累了!就要减速减量,通过有氧调整过渡;第三,临近比赛的时候,减量,适当强度,维持心肺和肌肉,确保最佳状态迎接比赛。
能往上走,也能及时掉头,如此灵活变通,才会让你跑得更从容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