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如果你认识很多跑者,那么你一定不难发现,家平时跑步的距离都比较“整齐”,基本上都是整数距离,比如跑者喜欢打卡的10公里,基本上都是不多不少。不过有时候我们在家附近跑步的时候,不难发现在跑完10公里的
(我时常会问自己,万一下一秒意外死亡,我最的遗憾会是什么?我仔细的想了想是:紧张兮兮的活着,没有放松过自己的神经,那会是我最的遗憾。)
谁说人生一定要逼自己一把才能变优秀啊,我想轻装上阵,尽力而为。
同辈的压力的确是一把双刃剑,我以前啊,看到某某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某某经常出去旅游晒下午茶;某某找到一个漂亮优秀的对象;潜意识就很容易拿自己和他人做比较,形成“看看人家,再看看我自己”的想法。
开始觉得需要狠狠逼自己一把,才能变优秀。然后制定一系列计划和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跑步时,总想着还剩下多少时间就可以结束,读书时总想着还剩多少页就可以完成,不管什么时候,背后好像总有一个声音对你说,快点,快点,再快点,赶快完成它!
这跟许多人为了提升自己,建立了许多打卡计划:健身打卡,阅读打卡 ,写字打卡,跑步打卡 ,外语打卡,天天坚持。但是某个打卡计划一旦中断,就想把它扔在一边,不愿再继续了,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是我们自律不够还是太贪心?都不是!!!
而是逼自己完成某一件事,是做任务的心态。起初我们都记得做某件事的意义,比如我身边有个朋友学英语是为了跟外国人流利交谈,时间一长,目标就被简化成每天背20个单词,于是就会机械的完成任务,却忘记了所学是为何。
人们坚持的动机,不知不觉从学本身转移到了完成任务上,由内在需求转移到了外在形式上。
所以为什么,我会盯着计划催促自己快点完成,为什么打卡中断就不愿意继续行动,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动机已经被转移了,关心的是让打卡记录保持完整,是让任务完成。至于自己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计划,初心是什么显然已经忘了,更别说完成质量了!
因为如果你没有按时完成制定的计划,你的心情会如何?神经质的人往往会很内疚很焦虑,然后催促自己赶紧做完。
事实上逼自己一把真的能变优秀吗?并不如此。当我们逼自己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和自己进入一种敌对的状态,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可能会忘记规律吃饭睡觉和休息,让我们很容易陷入“我不够好不够努力不够优秀”的认知误区里,感到压力紧张和焦虑。
如何解放出来呢?
方法就是从逼自己的状态变成尽力就好。
就像我以前会规定自己,每周至少更新一个视频或文章,无论怎样都要完成。有时看到别人每天都能更新就很羡慕。有一段时间工作很忙,压根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我还是逼迫自己去完成,结果发现还不如不做,脑力还被透支,身体界限没有得到尊重。
其实对于我想做这个事的初心来说,偶尔中断又要什么关系呢?
于是我后来决定了,不去规定自己每天阅读多长时间,也不去规定自己每周要更新视频或文章,而是自己一旦有时间有精力,就去细读去写视频文案,所以我发视频或写文章是很没有规律的: 有时是一周一个 ;有时是2周一个 ;甚至是1个月1个 。
我发现自己坚持的更远了。
我想了想概是因为:我在尽力的时候会认可自己的付出!会尊重个人界限如身体界限 ,压力界限,能力界限(有些事情自己就是做不来的)。而逼自己的时候,却非常容易丢掉初心,动机转移,从而陷入不断努力却又不断焦虑的状态里: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苛责。
但也许你会说,尽力而为不会很懒散吗?那就不是尽力而为,而是放任自流随波逐流哦!!!
刚毕业那会觉得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什么都有可能实现。但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就是普通又平凡的人,顶多只能做好一两件事情!所以可不必给自己制定许多计划和目标。少即是多,少即是多,少即是多!这样才能专注的享受过程,而不是关注完成情况。
现在我不会逼自己一把,听起来就觉得很累啊,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逼自己并不会让你变优秀,因此每当觉察到内心深处隐约觉得自己不够好时,我就会告诉此时此刻的自己,已经尽力了,做不好的地方下次改进咯。
不再去频繁的衡量自己努力的有效性。
理想和现实,中间的那段距离,让我们从逼自己到尽力而为吧,和自己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