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体出现疲劳,减速减量昨天学员问我,跑马是不是需要跑量堆积?我给他说,这个因人而异,不要东施效颦,个人提倡精致的跑量,每一公里达到每一公里的训练成果,效率很重要,70%的时间有氧慢跑+20%的时间节奏跑+10%的
点击播放 GIF 0.0 M
作者:王世民
又逢周末,家对于休息,其实都有一种误区。
以为躺着不动、刷刷手机看新闻、眼睛刷累了就到床上躺一会,就是好好休息。
你别说,这个休息方式确实很爽。但一个新的问题是,每当我这样休息之后醒过来,总觉得有些晕晕沉沉的。
而且,有时睡多了,晚上就睡不着了,反而影响了第二天的精力。
去年工作很忙的时候,周末我就是这样休息的,但是我发现每当周一开始工作,我总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再进入工作状态......
休息之后反而更耽误事,于是我痛定思痛,专门研究了下,像我这样的脑力工作者,应该如何休息。
我尝试过运动。
确实有时效果很好,本来觉得很累,眼皮沉重、两腿灌了铅似的,但挣扎着起身跑步30分后,精神就变好了。
但这种方式也会出现反效果,就是我运动结束后觉着很累,就不愿意再继续工作了。
而且这种方式不切实际的是,我没法随时在上班的时候换上运动服去运动,无法及时地消除我工作时候出现的疲惫感。
也尝试过“换着用脑”的休息方式,比如你做数学累了,就可以看一会哲学书,哲学书看累了就再看一会文学书。
据说,卢梭和鲁迅都是这么做的。
结果也是无效。
例如我写完一篇文章之后觉得很累,我是看不下其他任何需要动脑的书了,除非看看小说。
但是这就跟我刷手机一样,脑和眼睛都更累!
然后我发现,这一圈试下来,似乎没有一种休息方法,可以全面解决脑力工作者累的问题。
如果看到这儿,你有了跟我一样的想法,恭喜你,你已经抓住问题的关键了。
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确实没有一种“包治百病”的休息方式。
最佳的休息方式,是以上各种方法的组合,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法。
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思考如何找到合适的休息方法。针对脑力劳动的累,我们只有对症下药才会有效。
脑力劳动者累的本质
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累是不相同的。
体力劳动者累的本质,是因为身体肌肉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运动,使体内产生了量的酸性物质,引起的累。
这个时候,对体力劳动者来说,躺下来静养和睡觉,是最佳的休息方式。
但是脑力劳动者相较于体力劳动者,产生的疲累感,原因和类型就更复杂一些了,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1、意志力使用过度产生的疲累。
这种累的场景,主要是我们强迫自己去做不乐意做的事,或者是控制自己不去做某些事情。
比如,很不喜欢做总结,但又不得不给领导提交年终报告,于是开始前的各种畏难,动笔后的各种纠结,以及截止日越来越近的恐慌,让你觉得疲惫不堪。
这种累,属于意志力资源被严重消耗,导致无法再做其它任何需要意志力控制的事。
这就是自我损耗理论的发现,个体执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也是自我损耗的过程,且个体某个阶段的自我损耗,会降低下一个阶段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并导致后续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失败。
2、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的累。
这种累的场景,主要是我们长时间的处于一种脑活跃,但身体却相对静止的状态。
比如,连续一天,赶场参加了三四个会;一整个下午,都坐着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等。
这种累,是脑没办法停下工作,身体却因为运动不足,供不上脑所需的糖份和血氧,导致的脑疲惫感。
3、长时间重复同样工作,脑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累。
这种累的场景,主要是我们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工作。
比如,连续三个小时都在核对各个文档里的错别字、连续一天都在算账等等......
这种累,主要是脑皮层的疲劳。
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工作,脑皮层参加工作的细胞受到频繁的刺激,会产生强烈的兴奋。
但到一定程度时,兴奋便会转为抑制,如果继续工作下去,这种抑制过程就会加强而导致疲劳。
如果这时继续重复工作下去,疲劳就会积聚,就跟体力劳动导致的肌肉疲劳积聚一样,导致“过度疲劳”,从而危害到身体正常的机能。
找到自己是属于哪个原因产生的累,接下来才能更好的提高休息的效率。
解决意志力使用过度的累
有很多关于休息的文章都会提倡你少做被动式休闲,也就是不需要什么技巧或专注力的活动,比如刷新闻、看电影、睡觉之类的。
同时,提倡你多做主动式休闲,也就是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用心投入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运动、读书等。
但对于意志力使用过度的累,被动式休闲的休息方式,特别是睡眠,非常有用。
因为,根据“自我损耗”理论认为:
1、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意志力)是有限的,短期内,只能进行有限次数的自我控制。
2、所有的执行功能(自我控制、做出抉择、发起行为),需要的是同一种资源,你在一个领域里损耗了心理能量,就会减少另一领域的可用能量。
3、自我控制的过程=消耗心理能量的过程,消耗之后需要停下来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类似于肌肉疲劳后需要休息。
因此,在意志力使用过度的情况下,如果还提倡动用意志力来强迫自己运动、读书,只会雪上加霜,而且也压根做不到!
只有多做意志力的恢复,你才能在要做的事上,有足够的意志力支撑。
例如我自己在每次面对不想做或者不容易完成的事情时,会先选择打个30分钟左右的盹。
这段休息的时间我就可以把脑里其它耗费意志力的事,都暂时抛到脑后了,然后带着恢复得满满的意志力,来攻克这个不容易完成的事。
对我自己来说,这样的休息效果奇好。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性,选择对你恢复意志力很有帮助的“被动式休闲”,比如看个电影、放空一下之类的。
解决身体低兴奋的累
针对这种累——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无论是刷手机、换脑看其它内容,还是睡觉,都无法解决。
因为在这些休息方式之下,身体依然是处于低兴奋状态的,无法给脑提供足够的养分。
解决这种脑皮层兴奋而身体低兴奋状态的最佳方式,就是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
比如,跑步、游泳、跳舞、骑单车等等。
这些运动到了一定强度后,身体会产生一种被称之为内啡肽(又称脑内啡)的激素。
这个激素能跟、剂一样,让我们的脑产生愉悦感。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运动爱好者,会对有氧运动上瘾的原因,例如那些惯跑步的人,只要一段时间不跑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
内啡肽除了能让我们产生愉悦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它还有调节体温、扩张心血管、加呼吸等生理功能。
这些生理功能,对于缓解身体低兴奋的累,可有的帮助了!
运动后,体温升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加快,能带走疲劳感;
心血管扩张和呼吸加,血液里携带的氧气量增加,能给脑提供更多血氧,支撑脑的持续兴奋状态。
有一段时间我会坚持晚上18点左右去跑步,跑完后,不但扫除了白天的工的疲劳,还能再支撑晚上几个小时的高效率工作。
解决长时间重复的累
长时间重复会感到累,是因为总是特定区域的脑皮层的细胞在持续工作,被频繁刺激后,由兴奋转为了抑制。
对于这种累,就需要让这分的脑皮层暂时停止被刺激,理解这个原理之后就很好解决了。
停止被刺激的方式,有两种:
1、停下来。
就是先歇一歇,或者睡觉、或者休闲、或者运动。
2、不停下来,但是去做其他事。
这就是卢梭和鲁迅用的方法了:转换用脑。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很珍惜时间的人。
鲁迅就特别珍惜时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就是他老人家说的。
因此,如果你是因为做重复性的工作累了,同时又不想歇下来浪费时间,就可以多用用“转换用脑“的这种方法。
写在最后:
累了就该歇一歇,这是我们本能的一种认知,也是我们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对于体力劳动的累来说,这种方法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对于脑力劳动的累来说,就需要区别对待了:
1、如果你的累,是因为意志力使用过度导致的,那你完全可以歇下来,让意志力更快地恢复。
2、如果你的累,是因为身体低兴奋导致的,那最好别歇着了,而是挣扎着去运动运动。
3、如果你的累,是因为长时间重复导致的,你歇也可以,不歇也可以的。不歇的话,就要注意转换用脑,先去做其它动脑的事,等累了再继续换。
休息永远不是指单一的某种方式,而是一个让你获得更好状态的代名词。高质量的休息,能让心获得舒适安宁,重新点燃对生活的。
点个「在看」,祝你新的一年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好好休息,保持精力充沛,做任何事情才能更高效。
以上内容,与君共勉。
一句话总结
会休息能比别人拥有更高的自律性,也更容易取得成就。
休息永远不是指单一的某种方式,而是一个让你获得更好状态的代名词。高质量的休息,能让心获得舒适安宁,重新点燃对生活的
以上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贵在分享,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