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跑步

走路时膝盖突然“软”一下,是咋回事?两个信号或是膝关节在求救

走路时膝盖突然“软”一下,是咋回事?两个信号或是膝关节在求救

陈爷从60多岁退休后,再也没有锻炼过,觉得老人家静养就是保健,锻炼容易伤膝,常锻炼的人膝盖一定不健康,尤其哪天摔了一跤会让人头疼。

可近日,陈爷却总是觉得膝盖发麻,像是有好多蚂蚁在爬。 这让他很是苦恼,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有一天陈爷从楼梯上下来时,忽然膝一“软”,险些摔倒在地,幸好他及时拉住楼梯扶手。

走着走着膝盖忽然“软了”.怎么回事呢? 这叫什么病呢?专家解释说,这是一种叫做骨关节炎的疾病。这种疾病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它与人们的日常活动有关。比如,跑步或骑车等。 常跑运动者与久坐不练者膝盖孰优孰劣?

一,膝关节的最好状态只有15岁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它包括股骨内外侧踝,胫骨内外侧踝以及髌骨等,主要作用是承重以及协调下肢活动。

日常各项活动加重了膝关节负担,给膝盖带来了磨损,并且这一伤害不可逆转。

比如卧位时压力数值是0,站位、走路时约是3-4重,跑步时约是4重,打球时约是6重,蹲坐时约是8重。

根据《生命时报》报道:15岁前膝关节正在发育。 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时期是青少年最容易受伤的时段。从10-12岁时,膝关节进入快速生长期;在13—16岁之间,关节已经发育成熟,可以进行轻微活动。 在15~30岁时膝关节的状态最好。 而且在30-40岁时,膝关节就开始有初期轻微磨损、髌骨软化等症状,这时就需减少剧烈活动。

上到40-50岁时,膝关节磨损严重,在走很远的路时就会有腰酸背痛的症状,但是休息时疼痛会减轻。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产生退行性变化: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和滑囊炎等症状增加;关节盘也发生退化性改变,其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骨膜层。 50岁后,膝关节会有明显酸痛,这时髌骨软骨“寿命”已接近时限。

通常膝关节最佳状态只有15岁,到了30-40岁后,就再也无法为所欲为。

二。经常跑步锻炼者与久坐不动者,其膝孰差?

一些人认为跑步会伤膝,但根据美国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久坐不动比起跑步更容易伤膝。

该研究由美国,加拿,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研究者在权威医学期刊《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以下简称《治疗杂志》)2017年5月份完成。 该项目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使用非药物疗法来提高膝关节损伤患者生活质量。该项目的结果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慢性关节疾病的预防提供有益帮助。 研究者对包含125810名被试的25个被试进行综述,最后从中筛选出17个被试共计114829名被试作为荟萃分析。

结果发现:休闲跑步者髋关节炎或者膝关节炎发生率仅为1例,久坐不跑者为1例,专业跑步者即一周跑92千米以上者为13.1例。

图源为论文图片

久坐对膝盖伤害较的原因是软骨正常的营养代谢有赖于恰当的锻炼。 如果长时间坐着,就会让膝关节产生疲劳而影响活动能力。此外,长期坐在椅子上还容易引起关节炎。那么,如何才能缓解这种症状呢?首先要做的是运动。 我们在活动时会不断地重复着对软骨的挤压,驱使其不断重复着对关节滑液的挤压与吸收,以排泄其代谢废物,并从滑液里摄取营养与氧。

因此适度的锻炼对膝盖的保护作用要于静坐。 如果你的膝盖已经出现问题了吗?请看以下测试:1.在没有任何外刺激的情况下,你会感到膝疼痛或无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而且膝关节退化较早,通常没有症状,但是有2种信号可作为膝关节求救信号。

不清楚是上楼疼痛,还是下楼疼痛

不压不疼,一压也疼

三是走着走着膝盖忽然发软了,好几个理由都跑不出来

有的朋友常常突然单腿发软、膝关节使不上力、觉得快跪了一样,有的人在腿软时还觉得剧痛、甚至真摔倒了。 这种现象就是膝一软不硬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发展成一种疾病——膝骨关节炎(KOA),它是引起中老年人残疾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造成膝盖一软,原因如下:

1、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属于人体衰老过程中一种正常的退化现象。 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不仅对关节造成伤害,还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比如关节炎、肩周炎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防治呢?一、预防1.运动锻炼。 在膝关节出现骨质增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骨刺”,可有突然腿软现象,并且该骨刺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人群。

这是由于衰老出现退变软骨中生成游离体,这些游离物质在膝关节周围某些组织受到刺激后,可使周围肌肉痉挛,诱发腿软。

2、膝骨关节炎

平时常散步、爬山、爬楼梯等活动的人,会因为长时间高频率使用膝关节而使膝关节周围的组织充血继而发炎。

若膝骨关节炎没有得到治疗,则会有膝关节疼痛、腿软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身体需要时,膝关节是很容易弯曲的。而当膝关节伸开后,关节又变得僵硬起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尽管这样并不影响膝关节活动,但却给生活带来了极不便,而且双腿一旦伸直膝关节也很酸痛。

3、半月板受损

半月板损伤非常多见,在下肢负重,足固定及膝关节稍有弯曲的情况下,如突然过多的内旋或外旋伸膝等(多见于羽毛球,篮球运动中的攻防守),都有可能诱发半月板撕裂。

出现半月板损伤后,走平路时可出现明显腿软,有时可伴关节痛,运动受限及运动中弹响。

4、膝关节韧带损伤

膝关节稍屈后,稳定性比较差,若这时突然受外力作用而造成内翻或者外翻等情况,可能造成内外侧副韧带、交叉韧带等损伤,使膝关节处于不稳状态,受损伤腿感到害怕发力,而明显感到受伤腿没有力气,行走过程中打软、膝关节出现错误动感,并且会出现肿胀。

5、脑梗塞

除膝盖关节原因以外,脑梗塞后,因脑不能很好地控制肢体动作,行走过程中就有可能不能很好地掌握身体平衡,这时,四肢就会偏瘫或者肌肉之间力量减弱,还会导致腿打软。

四,由走路姿态可以隐含健康状态

有时人们走路姿态还可以看出身体健康状况。 比如,你在上班途中突然发现,脚踩着地板会有一种“嘎吱嘎”的声音,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由于脚底压力过引起的足底筋膜炎所致。 若在行走过程中有下列异常症状则有可能预示着患病。

1.行走时一瘸一拐,左右摇摆

在行走过程中,若突然发生一侧胳膊正常摇摆而另一侧胳膊基本不动,这类非对称运动也会成为帕金森患者常见的症状。

2.平地行走老是绊着脚

平底走路老是绊脚很可能是运动神经损伤如衰老引起小脑萎缩和长期饮酒引起神经损伤及脑梗塞和脑出血引起小脑功能障碍。

3.走在路上老是腿酸腿痛

走着走着,越走越觉得腿酸腿痛,极有可能是因为扁平足引起。 其实扁平足也叫"马蹄内翻症",它属于一种足疾病,主要表现为踝关节和跖骨头处疼痛肿胀,行走困难,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 由于扁平足患者足弓尤其低下,有些甚至根本不需要足弓,造成行走过程中缺乏缓冲作用,每步都坚实地撞着地面,因此站着或者行走时间稍长,便会感到双腿格外疲劳,易产生酸、痛感觉。

4.走着走着,脚心就被抽出来了

如在行走过程中或者站立的一刹那,就觉得脚心抽痛,就像有针刺在脚心上,发麻,这种情况极有可能由“足底筋膜炎"(也叫”足跟痛”)引起。

足底筋膜为足弓下方的弹力膜,起着保持足弓高度的功能。 在行走或奔跑过程中,足弓会不断重复转换高度,如抬脚后足弓恢复、脚踏地面后足弓平直。 如果经常这样做的话,足跟容易疲劳和酸痛;而且长期下来还会影响到踝关节的运动功能,从而导致韧带损伤等问题。此外,它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软组织。 一旦过度运动和筋膜的反复牵拉会发生劳损或者慢性炎症。

膝关节结构较为复杂,而且还易受到损伤,一旦有任何一个位发生退化或损伤,就极有可能导致膝关节失稳或酸痛,表现为行走过程中忽然膝软。

标签:膝关节 膝盖 骨质增生 足弓 扁平足 跑步

相关消息

跑步的精髓在于慢跑!

今天,一个学员问我,慢跑有作用吗?感觉不,身体没啥变化!我正经八百地告诉他,慢跑绝对有用,对于入门跑者,提升心肺能力,慢慢适应训练的强度;对于中级跑者,通过慢跑打好有氧基础,为后续间歇跑、冲刺训练等